
在南部山區柳埠鎮山根村,有一個13歲少年叫高強。他看上去并不高大,也不強壯。然而,當13年前父親患病,常年臥床不起;母親不堪生活重負,在5年前服藥自殺,面對接踵而至的苦難,這個少年用行動譜寫“少年強”,用稚嫩的肩膀撐起整個家。
橫生變故 父親患病生活不能自理
高強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種地的農民。雖然家庭收入不算高,但也足以維系溫飽。高強是家中的獨苗,是父親43歲時的“老來子”,小時候沒吃過什么苦。
然而,苦難的種子早已埋下。在高強出生前,父親高世勝雙胯外側經常疼痛,嚴重時幾乎不能行走。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病愈發頻繁,疼痛的感覺愈發強烈,幾乎無法正常生活。
高世勝說,他跑了幾家醫院,最初醫生診斷是風濕性關節炎,治了一段時間沒見效。后來他去大醫院復查,醫生診斷是股骨頭壞死,要求他住院治療,但他拒絕了。“之前吃藥就花了不少錢,家里已經欠了一筆債,哪有錢住院做手術啊。”
于是,高世勝回到家,拖著病軀繼續勞作。直到他喪失行走能力,不能扛著鋤頭下地,便在家中幫鄰居搓玉米粒賺工錢。再后來,他站都站不起來了,連玉米都搓不動了,只能常年臥病在床。
禍不單行 不堪重負母親服藥自殺
2008年,這個家再次遭遇變故。這一年,高強的母親服藥自殺,拋下病夫和幼子撒手人寰。高世勝臥病在床后,養家的重擔落在了妻子身上。除了維持三口人的生活,她還得想法賺錢還欠下的醫藥費。然而,就在欠債即將還清時,高強的母親喝下藥自殺了。
“她過得太苦了,尤其是最后幾年,性情不一樣了,精神不大正常。我們理解她、不怨她。”說話時,高世勝面容平靜,只是雙唇不住顫抖,高強則干脆低下頭。高世勝說,妻子自殺過3次,前兩次發現及時,送到醫院救回來了。最后一次她挑準了時間,也加大了藥量,醫生最終無力回天。那一年,高世勝喪失勞動能力,孩子母親自殺身亡,作為獨子的高強年僅8歲。
少年自強 父子相依為命誓言堅守
高世勝記得,妻子剛去世時,孩子還不會挑水,裝滿水就提不起桶來,一桶水得分兩次提。下地的農活干不來,他只能把地轉包給同村人。
如今,高強13歲了。他皮膚黝黑,體型很瘦,個頭155厘米,在同齡人中不算高,但力氣卻出奇的大。高世勝說,這孩子天天照顧他,一下子就能抱起他來,平常在家也常干重活,“扛五六十斤的面不在話下”。
高強每天早晨5點起床,給父親做好飯,幫他擦洗身體,扶著他吃早飯,把中午飯放在床頭。每天下午4點半,高強一放學就趕回家,給父親準備晚餐,陪著他說話解悶。高強說,他們最常吃的是卷心菜,因為這種菜最便宜,趕到冬天有鄰居送白菜,父子倆也能吃一陣白菜,“雞蛋沒吃過,肉也沒吃過。如果嘴饞了,有時候買點茄子,燉了就著白米飯特好吃。”
或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生活的苦難面前,高強表現出超齡的成熟。他說,他與父親相依為命,是彼此唯一的親人,他發過誓要守護好父親。
期待圓夢 分離在即少年有夢待圓
2013年夏天,高強小學畢業了,成績優異。這個暑假后,他得去柳埠鎮讀初中,學校離家15里,周一到周五住校,不能回家陪父親。
高強上初中后,高世勝如何生活?這成了擺在高家父子面前的一道難題。高強家在山根村的半山腳,房子年久失修,漏水嚴重,早已破爛不堪。高強還擔心,他不在家的時候,萬一刮風下雨,行動不便的父親可能發生意外。
高強說過,他有兩個“想都不敢想”的夢,一是住進不漏雨的屋子,一是希望父親能再次站起來。相依為命的父子分別在即,他圓夢的心情愈發迫切。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想都不敢想”的夢有望實現了。
2日,記者了解到,在媒體的幫助下,臥床十余年的高世勝有望接受免費救治。濟南中德骨科醫院的工作人員前往柳埠,將父子倆接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主治大夫確診,高世勝雙側股骨頭壞死,已沒有保守治療價值,需要進行雙側髖關節置換。檢查中醫生還發現,高世勝營養不良,下肢肌肉萎縮,多處臟器有嚴重問題,因此目前只能以調理身體為主,符合手術指征后院方將為其免費手術。同時,當地民政和醫院正在積極籌款,為孩子籌集蓋新房的資金,爭取讓這個堅強的少年早日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