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6月25日訊(記者 李兆輝 赫洋)繼山大路北段封閉施工后,22日,和平路也迎來道路改造,濟南“修路季”進入扎堆階段。混亂的交通、滯后的服務讓濟南市民抱怨不斷,不僅正常生活被攪亂,沿線商鋪生意也被拉進“寒冬”。大眾網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市民普遍擔心雨季修路對道路質量的影響,并希望相關部門提前規劃、避免扎堆,并及時發布服務信息,消除信息滯后造成的恐慌和無序。
混亂:
扎堆修路,出差回來咋找不到家了?
22日,濟南市區主要道路和平路進入封閉施工狀態后,第一施工路段(歷山路至山大路)只允許自西單行,這就給山大路、歷山路等附近道路造成極大的交通壓力。而此時的山大路也處在封閉施工期,原本就“壓力山大”的道路還要承受其他路段的壓力,讓市民出行苦不堪言。
馬先生出差一周回到濟南,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馬先生居住在和平路上,24日,他出差回到濟南,沿著單行的和平路自東向西行駛,由于路南側被封閉起來遮擋了視線,馬先生多開過一個路口后,才發現自己回家的路錯了,而此時他在單行路上又不能折回,只好經歷山路繞到文化路,走小路回家,而他的車子被迫停在離家很遠的路邊。
孩子在山師附小上學的姜愛麗對和平路山大路同時封閉施工也很頭疼,因為這兩天兩條路同時施工,盡管她已經提前40分鐘出門了,但孩子已經遲到兩次了。而且,她也不能開車了,姜愛麗自己開的門店就在施工的和平路段上,如果開車過去根本沒有停車的地方,如果不開私家車,送孩子上學就要坐公交,而她家附近的公交線路幾乎全部調整,到山師附小需要換成多次,再加上沿路堵車,姜女士每天都要向老師解釋孩子遲到的原因。
擔憂:
雨季修路,道路的質量能否有保障?
23日,和平路剛開始封閉施工,便迎來了一場大雨。據氣象部門預報,濟南已經進入汛期,降水量進入全年最多的時期之一。“這個時候修路,道路質量有保障嗎?難道要等路修好后準備再次整修嗎?”濟南歷下區市民張云峰對雨季大范圍修路表示質疑,修路的“黃金期”應該是春秋季節,而汛期下雨時土質松散,很容易造成路面不平。
在大眾網記者在和平路施工路段采訪過程中,有很多路邊商鋪反映,修路前并未受到相關部門提供的任何服務信息或行車指南等,而且和平路第一施工路段何時結束、會不會牽扯到拆遷問題,路邊商鋪的負責人都表示很擔憂和疑惑。
“我剛和房東簽了一年的合同,店鋪拿到手還不到兩個月,如果改造過程中會牽扯到房屋拆遷,那我的生意不就賠大嗎?”在和平路開鮮花店的宋女士告訴記者。
疑問:
修路變擾民,整體規劃意識能否提高?
“為啥感覺濟南每天都在修路?”濟南市民王光偉提出這樣的疑問,每逢修路,開車就會堵。改乘公交,公交又改線。換乘后發現公交變慢,便改成騎車上班,結果又遇到下雨,于是路更堵了,生活全被攪亂了。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和平路拓寬修路已經開工,歷時11個月,周邊交通、生活壓力增加,居民怨聲載道,主要是缺乏系統規劃和高效管理。
其間,濟南城市規劃不應該以區為單位,而應按省級規劃,市級配套,區級協調。由市級工程施工指揮部統一規劃部署工程建設施工進度,避免“今天歷城區修一條,明天歷下區修一條,今天修自來水、明天修天然氣”。
就拿和平路拓寬來說,地下工程涉及自來水、污水、電力、熱力、天然氣、通訊、路燈等管線建設,不同的管線埋深不同,管徑不同,施工次序不同,如果管理規劃不好,極易造成施工交叉、施工堵塞,最終造成工期延長,影響建設速度和質量及施工費用增加。如果規劃確定,施工次序確定,自東向西或由西向東進行,像濟南經十路建設一樣,一氣呵成,既不擾民,又不影響工期。
回應:
為了趕工期,集中施工難以避免
就道路集中施工給市民生活帶來的問題,25日,大眾網記者采訪了濟南市公用事業局。公用事業局服務督察處工作人員介紹,道路施工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事情,涉及拆遷、資金籌集等前期準備工作,還需要協調交警等各個部門,這一套程序下來,很難保證按期進行。其實建設單位也不愿拖到雨季施工,因為一旦下雨,工人和機器設備難以正常進入場地,影響工程效率。
但是,為了趕在10月份之前竣工,集中施工的現象難以避免。據了解,和平路改造工程并非政府財政撥款,而是由建設單位自籌自建,所以前期籌資過程也耽誤了開工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