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49歲的湯女士今年4月剛剛來到廣州珠吉街環(huán)衛(wèi)站工作,每天工作8小時,每個星期休息一天,月收入2300多元左右,雖然辛苦但也這么平平靜靜的工作了三個多月,直到7月30日她偶遇了幾個年輕人。
湯女士:
當時我正在工作,有一男一女就走過來說,阿姨你能不能幫我拍個廣告?我說為什么要幫你拍廣告?他們說天氣這么熱,我們想賣傘拍個廣告。
解說:
雙方協(xié)商以150元的價格作為報酬,相約第二天拍攝照片。于是第二天中午12點,湯女士和對方在天河黃村大道一條隱蔽的人行道上進行了拍攝。
湯女士:
就是叫我暈倒就行了,拍了六次。
記者:
六次是什么樣的過程呢?
湯女士:
就是拉著車走著走著就暈倒了,拍了三次拉著環(huán)衛(wèi)車暈倒了。
記者:
那小女孩給您撐了幾次傘呢?
湯女士:
三次。
解說:
這次拍攝的全過程也被一位正好路過的網(wǎng)友拍了下來并上傳到了網(wǎng)上,在該網(wǎng)友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的湯女士還沒有暈倒,那個撐傘的女孩也就站在湯女士的身旁,而在她們的周圍站著約十個年輕人。
湯女士:
拍完之后就走了,他叫我吃飯,我吃完飯又干活了,我就上班了。
解說:
以為沒什么事了的湯女士回去繼續(xù)上班,然而轉天卻有一個新聞報料人帶著四張現(xiàn)場拍攝的照片撥通了媒體的爆料熱線。
鄭光隆:
因為他爆料的時候同時也提供圖片,看到圖片有時候我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好的事情,這段時間社會負面新聞也太多,剛好有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新聞,所以我們就去采訪了。
解說:
就在第二天當湯女士看到這篇感人至深的報道后,因為害怕而找到那個照片拍攝者時,對方卻硬塞給她一千元的封口費。
湯女士:
我騎單車,他丟在我車頭籃那里,我都沒有拿他的,他給了1000元給我,他叫我不要認,不要講出來(實情)。
歐陽夏丹:
接下來我還是想回到照片的本身,但是這一次我想把兩張照片放在一起,讓大家對比來看,不知道你能不能發(fā)現(xiàn)這兩張照片細微的不同之處。其實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不同點,就是右邊這張照片上傘上面有一個Logo,而且還有幾個字。左邊的這張照片告訴大家是媒體刊登出來的,而右邊的照片才是最原始的那一張照片。它的傘上面有一個Logo,然后上面寫著“感恩漂流、愛心傘傳遞”。那么在登這張照片的時候,其實媒體是對這些文字和圖案進行了處理,把它抹掉了,因為避免要給這個傘做廣告的嫌疑。
那么大家就要問了,這些文字到底和這起事件之間有沒有關聯(lián)呢?那么在今天下午的時候我們找到了兩篇這樣的報道。我們先看第一篇,這一篇很顯然,它沒有一個具體的署名者,它是這么說的,“和獲救的清潔工取得聯(lián)系之后,清潔工表示已經(jīng)聽說小女孩幫忙撐傘的事情,并稱看到了小女孩留下了那把‘感恩漂流傘’。”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這把傘是源于一個公司發(fā)起的“感恩漂流·愛心傘傳遞”的公益活動,而活動的宗旨就是為了傳播感恩、愛心互助的理念,喚起市民的公益心和榮譽感。
那第二篇報道,應該來說這是一個網(wǎng)友發(fā)出來的,他說,因為中國好寶寶善行和一個公司的“感恩漂流·愛心傘傳遞”公益活動宗旨相得益彰。這個企業(yè)正發(fā)動網(wǎng)友“尋找中國好寶寶”,為該愛心公益活動做代言。
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篇報道當中都提到了某一個公司的名字,今天我們也找了這個公司的公益微博平臺,在上面就發(fā)現(xiàn)了他們刊登出來一個最新的聲明。聲明當中說到,看到網(wǎng)友們的留言,我們也深感遺憾。曾經(jīng)我們也誤被這樣的愛心傳遞所感動,但是現(xiàn)在鄭重的聲明,這是一起鬧劇,請不要給我們蒙上陰影。這個意思已經(jīng)很明顯了,撇清關系,他們與這件事情無關。那么當說到這兒的時候,其實我相信很多的觀眾也可能比較糊涂、比較不理解這起事件的策劃意圖到底是什么,他們到底圖什么呢,我們不得而知。那么今天環(huán)衛(wèi)工人湯大姐就撥通了其中的一個策劃人的電話,我們不防來聽一聽這個策劃人他是怎么說的。
策劃者:
因為清潔工真的很辛苦,所以我們覺得應該為他們站出來為他們說一句話,讓別人關心一下他們,其實目的就是很簡單,做了一件好心的事,沒想到不知道是哪個人,他把這個拍出來,真的很讓我們傷心。
歐陽夏丹:
只是短短的幾句話,但是我們聽出了幾個信息點。第一,他們這樣做是出于好心,讓更多的人關注這樣一個群體;第二,他們有點責怪這個拍照片和爆料者的意思,他們怎么不經(jīng)過我們的同意,就把這樣一張照片給拍下來,然后放到了網(wǎng)上,放到了媒體。接下來我們不妨再梳理這個鏈條,爆料者、團隊、某保險公司。我們現(xiàn)在,這個鏈條當中他們三方彼此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還不得而知,爆料者似乎人間蒸發(fā)了,現(xiàn)在怎么也聯(lián)系不上。而這個團體,他們的解釋好像也不能完全消除人們的某種疑慮。包括這個保險公司,雖然他們發(fā)了一個最新的聲明,說跟這件事情無關,但是他們到底有沒有策劃這件事情?到底知情不知情?我們其實還有很多的問號還沒有解開的。那么現(xiàn)在我們的記者也在對這個鏈條相關的各方進行調查,希望他們未來這個調查能夠揭開事實的真相,把我們這些問號一一地打開,那相關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要請教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李強,李教授你好。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 李強:
你好。
歐陽夏丹:
聽起來這個事情相當?shù)脧碗s,因為昨天和今天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那你怎么看待這樣的一個謊言所帶來的影響和傷害?
李強:
這個事件本身就是說還不是特別地清晰,就是他到底做這件事情的目的,當然據(jù)他自己講嘛,他是善意,但實際上我們確實碰到一個問題,就是說你做一個事情叫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就是是不是你做一個事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我們講在一個道德的社會里,人們做事情不管你是為什么目的,手段也是很重要的,目的和手段兩者應該是一致性的。你既然想做一個公益事業(yè),那你不應該用欺騙手段。因為現(xiàn)在造成的事實是造假新聞。那么造假說實在的,在我們這社會上本來就危害很大,有很多的造假事件已經(jīng)對社會侵害很大,所以這樣的事情的結果是再一次的假新聞,假新聞實際上是在破壞社會誠信,所以你造假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我相信就是說他這個團隊,現(xiàn)在我們因為不太清晰,他到底目的是什么。
歐陽夏丹: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