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隱秘的群體。當公眾的視線聚焦于那些舉報貪腐官員的“情婦”、出沒于網絡間的炫富女等人物身上時,很少有人注意到,人群中還有這樣一個群體——— 未婚媽媽,她們獨自拉扯孩子長大。
□本報記者 張曉園 實習生 王冬立
多年以前,未婚媽媽還是個新興名詞,極少被人提起,一般只存在電視劇和電影里,現實生活中少之又少。社會發展、性觀念開放,未婚媽媽群體逐漸擴大。這些未婚媽媽也逐漸從陰影中走出,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現實生活中,成為未婚媽媽的女性,大多面臨這樣那樣的困擾,情感的、經濟的、道德的、法律的問題相互交織,像網一樣捆綁住未婚媽媽和她們的孩子們。她們中有對愛情和婚姻均不抱希望的中年女人,有經歷感情欺騙后不舍腹中小生命的獨立女性,當然,也有所謂的“小三”生育,還有未成年人偷嘗禁果釀苦果……
未婚媽媽到底有多少,目前并沒有一個權威的統計,但有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中未婚先孕、未婚先育的比例,正以每年10%至13%的速度遞增,而且越來越呈現低齡化的趨勢。而現實的問題,也讓這些未婚媽媽焦慮不已。因為孩子落戶、上學困難,以及經濟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讓她們中的大多數,對前路感到迷茫。
人物:趙婷 年齡:35歲 職業:公司主管
不要許諾未來,只求曾經擁有
感覺婚姻是束縛 只生子不結婚
在別人眼里,趙婷是標準的大齡“剩女”,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主管,按說也算是白領階層,但是就是因為忙于工作,不知不覺,趙婷就被剩下了。
偶爾單身,偶爾戀愛,有時失戀,有時療傷,她的生活也就這樣起起伏伏地過著。35歲的趙婷因為公司業務,認識了比他小7歲的莊正,趙婷和他幾次來往后,發現他做事很認真,不像外表浮躁的人。
成年人之間的感情,猶如打滿氣的皮球,輕輕一拍就能跳起來。很快,他倆就開始了戀愛。趙婷已想好,莊正比她小7歲,真嫁給他,自己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既然這樣,不如只求曾經擁有吧,趙婷沒打算叫他許一個未來。通過后來的相處才發現此人沉迷賭博,還經常向趙婷要錢,為此兩個人鬧翻。但這時,趙婷發現自己懷孕了。莊正在得知她懷孕后,不知去向。
正在她猶豫要不要孩子時,看了一篇報道,說一老人在家死去多日無人發現。這一瞬間,她考慮要這個孩子,因為她不想像那老人一樣。她分析了一下,一是她的確是喜歡孩子,年紀不小了,怕再不要以后想要也要不了;二是婚姻對她來說更多的是束縛,結婚不是她唯一的出路。于是,她做了個大膽決定:只孕不婚。
孤獨的時候,趙婷感覺特別無助,深知世俗的目光會鄙視她,遠在小城的父母思想傳統,肯定難以接受。小寶寶在一天天成長,她卻開始一天天擔憂。不過她仍慶幸,生活在一個相對開明的時代,人們對未婚媽媽已略能接受。可感情上,她又得承受一些無法回避的壓力。對于趙婷來說,當決定將生存意義寄托于孩子時,就意味著必須獨自面對各種隨之而來的困難與問題。
人物:盧銳 年齡:24歲 職業:打工者
被騙后做了騙子的情人
多次流產不得不生孩子
劉思是一名律師,他向記者轉述了遇到的一個未婚媽媽維權的案子。“那年大概五一節前,我在律師所值班,快要下班時,看到其他當事人都走了,一個年輕姑娘才走過來跟我說,‘我們能不能找個地方單獨談?’在律師事務所,這種事很常見,于是我把她帶到所里的小會客室。”劉思給年輕姑娘倒了杯水,同時仔細打量了眼前的女孩,她穿了一件很普通的白襯衣、牛仔褲,感覺有些單純,大概二十多歲,相貌中等偏上。她隨后的敘述,讓劉思有些吃驚。
她說她叫盧銳,17歲時,出來打工,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了一個叫董亮的男人。聚會結束后,董亮經常借故找她,有次,他請盧銳出去吃飯,盧銳叫了另一個朋友一起陪著,董亮在席間有意灌她酒,盧銳知道自己不能喝并沒有喝多少。結束之后,董亮將她帶到了住處,幾乎是強行和她發生了關系,“要是沒有喝酒怎么可能,他比我幾乎大三十歲”。
由于盧銳出身農村,年紀又小,遇到這樣的事根本不知道怎么處理,也就沒有報案。事后,董亮不停地討好盧銳,兩人竟然確立了情人關系。董亮是本地人,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六年。其間董亮的妻子死去,盧銳才知道她只是董亮的眾多情人之一。
盧銳懷孕多次,直到醫生說再不能流產,否則不能做母親了。面對這種情況,盧銳已經別無選擇,她生下一個男孩,成為未婚媽媽。24歲的盧銳,在城市打工已經7年了,成熟的她已經不能忍受自己陷在這種不倫不類的關系里,她決定離開董亮。
她將孩子生下來,交由老家的父母代為撫養,自己則繼續在外給孩子拼命掙奶粉錢。為了節約花銷,她住在城市里最便宜的“城中村”,這里雖然魚龍混雜,但每個月200元的租金對她來說還勉強能夠接受。為了一份養兒的責任,她精打細算每 一 分錢。
人物:宋柯 年齡:31歲 職業:公司職員
男友意外去世,獨自撫養孩子
31歲的年齡70多歲的心態
“我才31歲,感覺心滄桑得像七八十歲的人,累極了,不知道還有沒有將來,很迷茫。”宋柯是一名公司職員,她有一個五歲大的兒子,沒有結過婚,是一個未婚媽媽。“雖然現在的社會很開放,但我在周圍人的眼中還是一個異類。”宋柯說,如果早幾年,她一定想不到自己會成為未婚媽媽,其實她一直連當媽都沒想過,沒這個勇氣。但當她知道自己懷孕后卻異常堅持。
宋柯和男朋友的感情極好,已經商量好婚期,“他出差回來,從機場返回市區的高速路上出了事故,當時就沒了,接到消息的一剎那,感覺天塌下來了,我昏了過去,隨后被救醒。”在宋柯心里,雖然男朋友不在了,但她對他們之間的感情仍難以忘懷。從那以后,獨自帶孩子去打針,連著幾個晚上休息不好就成了平常事。
宋柯說,她抱著孩子在小區時,經常聽到關于她的一種談話。“喂,看見前面抱孩子的那個女的了嗎?”“怎么了,人長得挺漂亮的。”“哎,小點聲,聽別人說,她不是二奶就是未婚生子。”“我說呢,從來就沒有見過孩子的爸爸”。面對這些,宋柯開始也曾在乎過,也曾難過過,但她是一個未婚媽媽,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從兒子六七個月的時候,我就在不斷地搬家,想盡量躲開這些流言蜚語,不想跟不相關的人解釋什么,就這樣,在這個我不是很熟悉的城市里,我和兒子相依為命。”宋柯說。“作為未婚媽媽,我不鼓勵大家像我這樣,真的,對孩子來說這樣太不利,畢竟生孩子只是個開始,后面的路還長,孩子需要好的環境,才能好好成長。”宋柯說。
延伸閱讀
現實壓力大網上抱團取暖
生活中,未婚媽媽越來越多,這部分女性,因為種種原因不想結婚,或者結不成婚,又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有了孩子,或者希望撫養孩子,于是就有了“未婚媽媽”這個群體。她們獨自拉扯孩子長大。相關法律規定,婚生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權利。生活相對困難的未婚媽媽群體,現實中,她們承受著道德、規章制度、情感、經濟上的種種壓力,網絡里,她們互助互慰,抱團取暖。
百度有個“未婚媽媽”吧,豆瓣上有“未婚媽媽”小組,騰訊上有許多“未婚媽媽”群,未婚媽媽們在互聯網上彼此安慰,討論如何辦準生證,如何找工作,如何照顧孩子,如何租房子,她們的生活狀態令人唏噓,但她們都覺得自己很快樂:寶貝的笑容勝過一切苦難。很多未婚媽媽在網上交流,網絡儼然成為未婚媽媽的家園。
通過和部分未婚媽媽聊天,記者了解到,她們大多選擇獨自生下孩子,和獨自撫養,孩子的生產、落戶、教育,都要依靠自己,這不是一種輕松的生活方式。在騰訊QQ群里幾個未婚媽媽告訴記者,她們知道,擺在她們面前的路有好幾條,選擇生下孩子,是其中最艱難的一條。
其中一個群里面,平均年齡只有20歲的未婚媽媽,她們中的大多數,原本都只是談著一場普普通通的戀愛,可是因為意外懷孕,不僅中止了她們甜蜜的戀愛,也斷送了她們的幸福。因為肚子里的孩子,男人拋棄她們“遠走高飛”,從此杳無音信。而她們因為不愿傷及無辜,不愿扼殺生命,選擇了把孩子生下來。當然,對于這群年輕的媽媽們,更多的還是精神上的痛苦。面對家人唾棄,社會歧視,以及生活的艱辛,她們只有抱團取暖。“你不開心時就說出來,我們安靜聆聽,你有難題時,我們會幫忙出主意。”一個群主說,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很多未婚媽媽都會把寶寶穿過的衣服留下來,“如果有媽媽需要,就寄過去給她寶寶穿。”她說,畢竟是自己選的路,再艱難她們也會走下去,但是希望得到社會的包容和理解,而不是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