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9月13日訊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孔雪)據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報道,十來歲的初中生,估計應該是最快樂的了,但是淄博博山的初二學生張文健卻承受著同齡人無法體會的痛苦。在這種痛苦面前,張文健沒有悲觀反而是堅強的面對。
張文健今年13歲,在淄博博山區山頭中心學校讀初二,中午十二點,文健放學回到了家里。看起來,他跟其他同學并沒有什么兩樣,不過媽媽卻對文健格外擔心。
媽媽:“你上課又難受了嗎?”
張文健:“還行。”
媽媽:“早上跑操了嗎?”
張文健:“沒跑,在那里站著看他們跑。”
聽說兒子早上沒法跟其它同學一起跑操,文健媽媽的眼淚又流了出來。
媽媽:“我一想到人家孩子都在跑操,他自己孤孤單單站在那里的時候,我心里又特別難受,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跟別人的孩子一樣。”
原來,文健去年六月份被查出得了白血病,經常全身無力,別說是跑操,就連正常的上學也得咬著牙才能堅持下來。
媽媽:“每次上完學就覺得腳脖子疼,沒勁,想歇一天,怕落下學習,就堅持著上學。”
文健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生病以后,也基本上每天都在堅持上學。每天服用藥物引發的副作用,讓文健經常覺得難以承受身體的痛苦。
媽媽:“有時候到家看著他不好受,問他是不是不好受,他說沒事,我就是累了,躺著歇歇就行,可是我心里知道,他實際上心里挺難受。”
文健的媽媽說,兒子非常懂事,生病以后不僅很少抱怨,而且會時常安慰大人。而文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就是想一些快樂的事或者看看笑話書。
張文健:“為了不讓大人難受,自己默默承受,有時候勸我說媽,我沒事,我是吉人自有天相。”
白血病的配型成功率很低,不過幸運的是,今年七月份,文健的爸爸接到了醫院配型成功的電話,這讓一家人又喜又憂。
媽媽:“最近在北京軍區總醫院配型成功了,手術費得50多萬,感到很高興,又很愁的慌,50多萬太多了。”
醫生說,現在是文健接受骨髓移植的最佳時機,只要費用到位,就可以馬上手術。但是對這個幾乎沒有經濟來源的家庭來說,50萬塊錢無疑是天文數字。文健希望自己能夠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趕緊好起來,長大后,當一名醫生,救死扶傷。
張文健:“愿望是當醫生。”
愛心匯聚積少成多,每個人都力所能及的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心,或許就能改變孩子以后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