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馮璇所在的神經外科病房里,有不少病人需要這種保護性約束。出于排異反應或者傷口疼痛的煩躁,有的病人動作之中會無意識中傷害到自己,這個時候,醫護人員會跟家屬商量,進行適當的約束。
馮璇說,所謂“失能老人”,是指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六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為重度失能。照顧無法自理的老人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除了耐心,還要注意很多細節。
馮璇:應該用軟棉布進行約束,而且這個約束帶著松緊,已能插進你的一指為宜,而且綁起來這種力量,盡量不要讓他的自主行動受到太大影響。
在青島某家養老院,護工張遠茵正在幫助一位失能老人翻身。記者看到,這位老人的床上也栓著4跟白色的紗布條。張遠茵說,老人沒有自理能力,怕他們墜床或摔倒,在床桿和輪椅上,他們都系上了保護帶。而采取這種防護措施,他們也已事先跟家屬打了招呼,家屬同意了才能做。
而對于這種保護性的約束方式,市民們也是各有看法。
市民1:應該好好的按照醫生的囑咐。
市民2:老人到你養老院之后,實際上他的監護權是放在你手里的,你應該起到監護的責任。你不能說,老人把管拔下來,你就把老人綁起來,你這是不對的。
市民3:你要看他出于什么動機,如果說,是為了保護老人,事先跟老人講明白,這個可以接受;如果事先沒有講清楚的情況下,強制的把人綁起來,就不是一個醫生應該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