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泄密” 一條售價4毛到1元
快遞單信息買賣形成“灰色產業鏈”
記者 趙宇飛 重慶報道
印有完整個人信息的快遞單竟被作為商品進行買賣,一條售價4毛到1元……《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申通[微博]、圓通[微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的大量快遞單信息正在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并形成一個龐大的“灰色產業”,已經成為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又一重要渠道,為冒領快件、入室盜竊、搶劫殺人等刑事犯罪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
快遞單信息買賣“灰色產業”紅火的背后,是快遞流轉過程中埋下的多重“泄露”隱患,以及“加盟模式”給快遞企業的管理造成的種種弊端。
品種齊全價格低
“出售當天真實有效的快遞單號!”記者在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售快遞單”后,隨即顯示出大量專門銷售快遞單信息的網站。
記者隨機點開一家名為“單號吧”的網站,從表面看,該網站與正規的電子商務網站沒有任何區別,其“產品大全”、“公司簡介”、“聯系方法”等板塊一應俱全。根據網站上留下的QQ號碼,記者與“單號吧”的客服人員取得聯系。
“我們網站銷售的快遞單號絕對是真實有效的,品種也很齊全,圓通、申通、韻達等很多家快遞公司的單子我們這里都有!笨头藛T熱情地介紹,“我們做這一行很多年了,信譽有保證,很多老客戶一買就是上萬條!
這名客服人員說,他們銷售的快遞單信息十分完整,其中包含收、發貨人的聯系方式、收發貨地址、是否已掃描等內容,未掃描快遞單賣1元,已掃描快遞單中無收貨地址的賣4毛,有收貨地址的賣5毛。
同時,買賣快遞單信息的QQ群也在火熱運作。只要在QQ群查找中輸入“快遞單”,立即出現了數百個符合條件的QQ群,大部分QQ群的成員都在100人以上,成員們正在群里熱火朝天地洽談“業務”。
此外,在“58同城”、“趕集網[微博]”等生活信息類網站上,也存在著大量銷售快遞單信息的賣家。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買賣快遞單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灰色產業”,每條快遞單信息的價格從4毛到1元不等,買賣雙方大多通過互聯網完成交易,購買者遍布全國,且每筆交易量動輒上萬甚至數萬,部分網站還能滿足指定收、發貨地點等特殊需求。為拓展“業務規!,不少網站正在全國各地招募代理商、加盟商。
網上所售快遞單信息是否真實有效?為一探究竟,記者花5毛購買了一條發貨地為重慶市、收貨地為北京市昌平區的快遞單信息,上面詳細列出了收貨人的姓名、詳細住址和手機號碼。記者致電收貨人魏女士核實后發現,這條快遞單上的各項私人信息全部屬實。魏女士確認,當天確實有從重慶發出的快遞寄給自己。
“太可怕了!有一種被人出賣的感覺,讓人非常沒有安全感,這些倒賣快遞單的人實在是可恨。”魏女士憤怒地說,如果自己的個人信息被犯罪分子利用,后果將不堪設想。
但魏女士又無奈地表示,由于沒辦法確認到底是誰販賣了自己的快遞單信息,個人維權將面臨很大困難。
暗藏利益鏈
緣何會形成如此巨大的快遞單信息買賣市場?《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網店店主是購買快遞單信息的主力軍,快遞單信息買賣市場起源于淘寶網[微博]店的“刷鉆”需求,即通過制造虛假交易量來提高網店的信譽度。
暗訪中,多名賣家透露,其銷售的快遞單信息大多賣給網店店主用來“刷鉆”,但由于淘寶網等電子商務網站對虛假物流信息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必須是真實有效、完整的物流信息才能躲過網站的監管,成功用于“刷鉆”。
買賣的快遞單信息還會被用于“電話營銷”。重慶一家幼兒教育培訓機構的銷售人員透露,由于業務主要面對高端客戶,公司經常會在網上購買大量高檔樓盤業主的快遞單信息,再進行有針對性的電話營銷。
如此大規模的買賣快遞單信息是否構成違法?長期關注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的西南政法大學法學教授王安白表示,按照法律規定,非法提供和獲取個人信息屬于違法行為,應追究信息泄露者的法律責任。
“快遞單上記載有收發貨人的聯系電話、住址、姓名等個人信息,從這個角度來看,倒賣快遞單與直接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性質是一樣的!蓖醢舶渍f。
從表面上看,買賣的快遞單信息多被用來“刷鉆”和“電話營銷”。然而,因網店“刷鉆”而形成的快遞單買賣市場卻為更具社會危害性的犯罪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
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陳世偉認為,相比房地產、銀行等傳統行業所泄露的公民個人信息,快遞單上有姓名、具體地址、聯系方式等更為完整的個人信息,其背后隱藏的社會危害性更大,極易滋生冒領快件、入室搶劫殺人、敲詐勒索等刑事犯罪。
實際上,“單號吧”等快遞單銷售網站也已經認識到泄露公民個人信息所隱藏的巨大風險。因此,不少此類網站已掛出“免責聲明”,均稱“本站快遞單號只限網店‘刷鉆’使用,不得用于違法犯罪等不正當用途,否則后果自負”。
然而,快遞單泄露公民個人信息而引發犯罪的案例卻屢見不鮮。今年5月,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通過購買快遞單信息,到各快遞公司網點冒領快件的詐騙案件。經檢察機關審查,嫌疑人范某先是在網上購買收件人的快遞信息,再偽造其身份證件,在快件已到達快遞網點但尚未進入派送環節的時候,直接將快件領走,范某共用此手法冒名領走多部高檔手機,非法牟利數萬元。
不僅如此,因快遞單信息泄露而導致的入室盜竊、搶劫,甚至故意殺人等惡性刑事案件也時有發生。2012年10月,福建廈門一犯罪分子根據獲取的快遞單信息,冒充快遞員進入一名女白領家中實施搶劫,并最終將其殺害。
對此,陳世偉說,從理論上講,如果因快遞單信息泄露而造成嚴重損失,信息泄露者就應承擔刑事責任!八^嚴重損失就是犯罪分子利用泄露的個人信息對信息所有人實施勒索、綁架,甚至殺害等犯罪行為,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信息泄露者必須承擔刑事責任,這在《刑法》中有明確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