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村官活動正式公布評選結果,濱州市鄒平縣西王村黨委書記王勇以山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人選,當選2013年度中國最美村官。
村中建起的玉米油城
茅草房,泥巴路,苦井水,改革開放前的西王村與全國其他普通農村一樣,家家戶戶以種地為生,村集體除去杏花河岸邊的一排楊樹,再也沒有其他收入來源。1986年,王勇當選為西王村黨支部書記。
王勇當選后,把自己經營多年的價值20萬元的面粉廠無償捐獻給村集體,其他班子成員也把準備給子女蓋新房、結婚的錢拿出來為集體辦企業。在王勇的帶動下,村集體七拼八湊籌集了40萬元建起了西王油棉廠,1987年建成投產,當年實現利稅23萬元。
王勇意識到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具有廣闊的空間,經過分析西王周邊豐富的玉米資源優勢等現實狀況,西王歷史上第一個農產品加工項目——年產3000噸的淀粉廠于1990年建成,成為當時全省同行業經濟效益最好的企業。
初嘗甜頭后,1994年他以52萬元將一項以玉米淀粉發酵制取甘油的新技術專利買回來,投資2400萬元上了馬。在以后的幾年里,西王的玉米加工規模,從15萬噸到了60萬噸,再到180萬噸,直至目前的300萬噸,玉米加工集約化程度全國最大。產品從單一的淀粉,發展成為了葡萄糖、麥芽糊精、玉米油等幾十種產品,淀粉糖生產規模全球最大。
資本市場崛起“西王板塊”
王勇在發展中認識到單純靠“老實巴交”的傳統“積累滾動”的思維和方式去發展,是絕對跟不上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的,還要通過招商引資、資本運營才能把“蛋糕”做得更大。于是他提出進軍資本市場,實施資本運營。
2000年“先鋒股份”在滬成功上市,融資7000萬元。2005年,西王糖業在香港以紅籌股模式成功上市,融資6.1億港元,開創了全省通過跨境抵押和過橋貸款方式在境外通過紅籌股模式實現上市的先河。2011年,西王食品正式登陸深交所主板市場。2012年,西王特鋼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13.25億港元,成為8年來國內鋼鐵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唯一一只紅籌股。2012年,西王文化置業重組西王糖業,成功在香港上市,再一次續寫了西王資本運營的傳奇:一個村“長”出了4家上市公司,打造了資本市場“西王板塊”,西王村也被稱為“中國上市第一村”。 記者張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