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0月22日訊(記者 于瀟瀟)環保部日前公布了9月份及第季度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在“空氣較差”的十個城市里,濟南再次“上榜”。這已經是濟南今年第八次位列“空氣較差”的前十名。對此,濟南市環保局已經著手制定相關計劃,以應對空氣污染。
相關閱讀:
自然癥結:
“淺碟形”地貌擴散差,冷空氣南移也有影響
近日,環境保護部發布了2013年9月份及第三季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2013年9月份以及第三季度空氣質量較差的十個城市中,濟南均排名第五。
這已經不是濟南第一次“上榜”,在過去的九個月里,除今年3月排名倒數第13外,濟南已經8次入圍全國空氣質量較差城市。
針對濟南空氣污染嚴重的原因,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監測科科長呂波告訴記者,從地形和氣象條件上來說,濟南地處內陸,呈“淺碟形”地貌,逆溫頻次高,特殊的地形導致大氣污染物擴散條件差,大氣環境容量小。而9月份同比以往,“靜穩天氣”比較多,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外來空氣也有影響,”呂波告訴記者,京津冀等地較為嚴重的空氣污染隨著冷空氣的南移,會直接影響到濟南,這也是造成濟南空氣污染的原因之一。
人為原因一:
5800處建筑工地“貢獻”大,揚塵是污染主因
根據環保部的數據,污染超標天數中以O3和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較多。而其中,機動車尾氣和揚塵是濟南PM2.5的重要來源。濟南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濟南的揚塵污染已經成為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的首要問題。
據介紹,濟南正處于城市化加速進行中,各類施工工地量大面廣,2012年濟南各類在建建筑工地5800多處,施工揚塵管理粗放。再加上道路揚塵、渣土運輸、物料堆場、土壤風沙等因素影響,城市揚塵問題突出,對PM10、PM2.5的貢獻率分別達36.16%、21.95%,均為第一位貢獻源,揚塵污染已成為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的首要問題。
人為原因二:
138萬輛機動車排放尾氣,兩成PM2.5來自汽車
機動車尾氣也是濟南PM2.5的重要來源。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市機動車保有量較大,截至今年8月底,濟南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38萬輛,其中汽車約115萬輛,汽車數量年均增長率為16.7%,而每天過境車輛也達到12萬輛(節假日可達20萬輛)。
同時,濟南還有4.2萬輛黃標車,雖然僅占汽車保有量的4%,但排放量占機動車排放量的40%,黃標車污染嚴重。目前濟南車用汽油執行國Ⅲ標準,普通柴油執行國Ⅱ標準,遠遠落后于北京、上海、廣州、江蘇等省市,油品標準不高進一步加劇了汽車尾氣污染。
濟南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研究結果表明,濟南市中心城區范圍內的空氣污染物中,76.8%的一氧化碳、69.4%的碳氫化合物、40.8%的氮氧化物、21.5%的細顆粒物(PM2.5)都來自于機動車排氣,對PM2.5的綜合貢獻率已達到20%。特別是機動車排氣屬于低空排放,排放高度在0.3至2米之間,正處于人體呼吸范圍,排氣中的多種有害化學物質對人的身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機動車污染已經成為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應對措施一:
揚塵污染分類掛牌,80分以下亮“紅牌”
針對空氣污染問題,今年6月,濟南出臺《濟南市揚塵污染防治分類掛牌管理辦法》,根據揚塵污染源現場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落實情況對其量化賦分,按照得分情況分別給予授綠牌、掛黃牌和亮紅牌。對得分在80分(不含)以下的給予亮紅牌,表示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落實情況較差,需要重點進行整治。
應對措施二:
12月1日起,在城市建成區內限行黃標車
針對“黃標車”問題,剛剛出臺的《山東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規定》中規定,濟南將于今年12月1日起,在城市建成區內限行黃標車。
按照我省日前確定的防治大氣污染12項重點措施,濟南市將嚴格限制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每年新增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要達到60%以上。
應對措施三:
制定應對大氣污染計劃,空氣質量預報“增頻”
記者從濟南市環保局獲悉,濟南正著手制定應對大氣污染的相關計劃,其中對調整能源結構、加大清潔能源應用力度,推動采暖煤改氣、交通油改氣、劃定高污染禁燃區等內容都做了詳細規定。
而隨著采暖季的來臨,濟南市空氣質量預報也會相應增加頻次。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濟南市的空氣質量預報沒有區分時段,主要是考慮到目前的季節污染物相對較為單一,分時段預報會出現重復,今后將考慮增加預報的頻次。
“進入采暖季后,濟南空氣中的污染物變化將會相對頻繁,我們到時候會考慮進行分時段預測,并可能增加48小時,甚至是72小時的預測。這些預報會根據實際的情況適時推出,讓空氣質量預報更貼近公眾的感受。”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監測科的這位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