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丹丹
24日,本報報道了天橋區三角線街一處“豆腐渣”路面,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目前,路面有所整改,但根本問題依然存在,施工方并未現身。
24日,天橋區三角線街塌陷的路面用碎石屑回填。
記者高歌 攝
搶修進展>>
供水恢復大坑被填平
23日,兩段總長約26米的路面整體塌陷,埋在地下的一根DN150鑄鐵管被砸壞。濟南水務集團管網管理部天橋所前往搶修。當天中午,工程人員及時搶修成功,修復了輸水管的漏水處,三角線街的正常供水全線恢復。
記者了解到,三角線街輸水管搶修成功后,在水務集團工作人員和街道居民的督促下,自稱承包了工程的夫妻拿出補救方案:掏空坑中的濕土,重做一遍路面回填,當天下午就開始組織施工。
24日下午,記者來到三角線街鐵軌處。兩名工人手持鐵锨,正在用锨頭撥拉著碎石子。他們告訴記者,他們的任務就是填石子,東側的坑填滿了,西側的坑也快好了,從底下到上面全是“石子”。至于后續的工作,兩人表示尚未接到通知,“老板啥都沒說呢。”
新出問題>>
“作坊式”填坑殃及鐵軌
然而,這一補救方案卻被指“無濟于事”。自發在現場監工的居民說,這對夫妻工程隊“太山寨”,就那么幾個人揮著鐵锨,把石硝從坑底堆上來,跟小作坊填自家院子似的,根本就達不到市政工程的水平。
除那對夫妻“承包”的鐵軌兩側26米路段外,三角線街其余路段的雨污分流工程由濟南黃河路橋工程公司承擔。黃河路橋于2012年11月進場,2013年6月結束主體工程,施工質量獲得居民一致認可。
黃河路橋的技術人員介紹,他們的路基填埋方案是,石硝填在最下方,填埋高度要高過管道,且需用夯機壓實,中間是25至30厘米混凝土,最上方是瀝青路面,“除了鐵路兩側26米,其余的路都是我們修的,這些路不會塌,大家放心!
相比之下,鐵軌兩側26米就讓人不得不“揪心”了。經專業技術人員鑒定,如今的補救方案是“作坊式”的,只能勉強撐一段時間,過不多久路面還會再次下陷。
更“揪心”的是,有居民在鐵軌旁找到一個小洞,技術人員看過后判斷,“鐵軌下面已經是空的了”。
亟待解決>>
問題施工方仍未出面
路面塌陷兩天了,所謂“承包人”作坊式的補救難以奏效,記者多方核實,參與這一工程的各方及居民均稱,施工方是“鐵路上的”。24日下午,記者致電濟南市鐵路局工務段。工作人員回復,經核實,三角線街一帶的鐵路已廢棄,因此該工程不歸工務段管轄,鐵路部門劃分眾多,或許是由其他部門承擔。
24日,記者在現場見到了黃河路橋的工作人員。他們表示,由于其轄區工程早已完工,23日事發時現場沒人,24日看到本報的報道后,公司高度重視,專門派人來現場,研究能否給予援助。
“一般來說,整條街應該是一家施工方。但鐵路兩側道路的管理權不在市政,這一段由鐵路自主招標!庇浾吡私獾剑皫状纬霈F路面塌陷時,施工方曾找到黃河路橋,希望由他們重新施工,技術人員判斷,修繕難度很大,需要重新刨掘,雙方當時未達成協議。
對此,居民表示,他們希望“豆腐渣”能盡早徹底修好,不要再反復塌陷下去!瓣P鍵是,施工方得出面,表個態,勇于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