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監察部通報10起破壞生態環境責任追究典型案例,其中山東14家企業違排,28人被處理。涉事企業是否已被取締?整頓后重新開業的有沒有故態復萌?當地村民有何反響?本報記者前往濰坊、濱州、德州、淄博實地探訪部分涉事企業。
本報記者 趙磊 李曉東 李運恒 張汝樹 劉振 見習記者 付文學
兩局長受處分,針織廠曾經的污水塘種上樹
被通報的14家排污企業中涉及濰坊高密市宋述信電鍍廠、金祥針織廠、華盛針織廠三家企業。10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高密市朝陽街道秦家嶺村。目前,金祥針織廠與華盛針織廠分別于6月20日和7月8日通過環評審批,并恢復正常生產,污水也進行了相關治理。
記者看到,華盛針織廠在之前的污水坑塘內種上樹,停止排放污水并進行了相關治理。附近的村民秦師傅告訴記者:“現在路邊沒有污水,全種上了樹,比以前干凈多了。”
據悉,在此次破壞生態環境案例中,高密市環保局局長及一名分管副局長被追究責任,并進行了處分。
此外,淄博高青縣山東鼎鼎化工有限公司因釜殘廢物露天存放,無圍堰及滲濾液收集設施,使污水流入周圍土壤;ACR車間爆聚產生的樹脂直接外排到土壤中,無收集裝置,被責令停產治理,治理后通過環保部門檢查確認。
停產化工廠改做經營,刺鼻味已聞不到
涉及濱州的三家違法排污企業都是“土小企業”,其中有濱州市陽信縣周會海甲醇提純點、濱州市陽信縣洋湖鄉楊貴林小造紙廠、濱州市陽信縣溫店鎮丁廟小造紙廠,將廢水排入無防滲措施水池。三家企業均被依法取締。
淄博市被追究責任的三家化工廠,兩家位于桓臺縣果里鎮,分別為康家化工廠和沈家化工廠,均生產氯化鈣。據桓臺縣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兩家化工廠都是因露天作業被通報,之后他們給企業下達了整改通知,企業停止生產氯化鈣,只做這方面的經營。
25日下午,記者在康家化工廠看到,該化工廠大門緊鎖,大門上面有不少灰塵,廠內沒有工作人員作業的動靜。路過的幾位村民告訴記者,該化工廠已經停業很久了,“廠子關了有一段時間了,現在已經聞不到以前刺鼻的氣味了。”在沈家化工廠也是同樣的情況。
在濰坊高密市,被關停取締的宋述信電鍍廠已經成為雜物倉庫。據了解,宋述信電鍍廠于2月23日被查處當天即停止生產,2月26日拆除了生產設備。
3月就停產,目前仍在整頓
在通報的華北平原地區排污企業地下水污染專項檢查中,德州有2家企業被責令停產整頓。10月25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涉事的齊河承澤照明金屬涂裝有限公司自從3月份被責令停產后,目前還處在停產整頓之中,其中生產和治理設施已經改造完,有關部門正對其進行環境影響后評價。
齊河縣承澤照明金屬涂裝有限公司因防滲措施不完善,廠區內水井被污染,被要求停止生產進行環境影響后評價,并消除污染,罰款10萬元。
據齊河縣承澤照明金屬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昌春介紹,從3月初停產后,公司籌措并投入資金300多萬元,按照環保部門和環評單位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項整改措施和設施改造,廠內的酸洗池、水洗池、鍍鋅池等已清空,生產廢液回流溝渠做了玻璃鋼防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