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片 本報記者 程凌潤 王浩奇
28日,萊蕪市羊里鎮戴家莊村村民張憲秋已經走丟24天,姐姐專門請假找他,母親的頭發因此幾乎全部變白,但至今沒有張憲秋的任何消息。“天越來越冷了,孩子走時穿得單,別凍著了。”張憲秋不僅牽動著他家人的心,戴家莊村的1900多名村民也幫忙四處尋找,發放尋人啟示。
去鄰村看了一趟廣場舞再也沒回家
28日,有讀者撥打本報熱線電話6380110反映,萊蕪市羊里鎮戴家莊村村民張憲秋走丟了20多天,希望本報予以關注。當天下午,記者來到張憲秋家中,他的父母、姐姐和堂兄都在家中焦急地等待張憲秋的消息。
“11月4日晚上,他吃完晚飯去辛興看廣場舞表演,晚上6點多出去以后就一直沒有回來。”張憲秋的母親亓淑美說,張憲秋是她的大兒子,小名叫立峰,今年40歲,患有先天性的智障,有“二級智力殘疾”的殘疾人證,他平時喜歡廣場舞,她萬萬沒有想到立峰晚飯后再也沒有回家。
“晚飯吃完水餃后,我就到鄰居家串門了。”孩子走丟后,亓淑美就沒睡過一個好覺,眼睛里布滿了血絲,頭發也幾乎全部變白,她回憶稱,當天晚上只有她和立峰在家,她臨走的時候特意交代立峰出去的時候要鎖上大門、帶上鑰匙。
立峰的父親張子彬今年65歲,他知道立峰晚上最晚九點半回家,可是10點多仍沒見到立峰的身影,他感覺到不對勁,就趕緊叫著小兒子一起找立峰,得知有人在辛興見過立峰后,他們就騎著電動車去那里找,后來又先后到了李中榮村、郝中榮村等10幾個村莊可是直到凌晨1點多,他們也沒有找到立峰。
少白頭,身穿一件老式藍色西服
“他走失之前剛理完發,是少白頭,嘴唇比較厚,走路時身體前傾,身高在1.6米左右,這些是他的主要特征。”亓淑美指著立峰的照片說,立峰上身穿著一件老式的藍色西服、一件秋衣和一件雞心領的紅毛衣,下身是一件藍色條紋運動褲,腳上是一雙藍色的軍用布鞋。
戴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張義波告訴記者,他們查看了戴家莊至辛興沿途的監控路線,11月4日,立峰曾出現在戴家莊村和卞官莊村的監控錄像上,時間分別是晚上6點47分和7點20分,但由于卞官莊村處緊鄰一個十字路口,他們不能確定立峰的具體去向。
“第二天早上八九點鐘,曾經有村民在村里見到過立峰。”張義波告訴記者,由于村民不知道立峰走丟的事情,也沒怎么注意,但這卻是村民最后一次見到立峰,之后就沒有他的任何消息了。5日中午,張子彬就到當地派出所報警,并在網上發出了尋人啟示。
姐姐為找弟弟請了“無限期”的假
立峰的姐姐張淑岑在萊蕪市一家服裝廠工作,聽說弟弟走丟了,她就給服裝廠領導請了“無限期”假。“領導知道這個事情之后,馬上批準了我的假期,說什么時候找到立峰什么時候來上班。”與張淑岑一樣,立峰的父親、二叔等親戚也請假尋找立峰。
“腦子反應比較慢,其它都是好的,與正常人一樣。”張淑岑告訴記者,立峰很老實,平時也不惹事,能夠做掰棒子、種蒜等農活,但是他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媽媽安排他做什么事情他才去做,這一點上,立峰就像是一個孩子。
“立峰已經走了24天了。”亓淑美能夠清楚說出立峰走丟的天數,立峰走丟這段時間,她的類風濕病越來越嚴重,走起路來也很費勁,剛說到這里,她的眼圈就已經濕潤了。
亓淑美說,立峰平時沒有錢的概念,從小到大根本不會亂花一分錢,夏天買了雪糕,也會把剩下了的錢放在桌子上,走丟的時候身上沒有帶錢,也從來沒有獨自乘車的經歷。“天越來越冷了,孩子走時穿得單,別凍著了。”亓淑美擔心立峰在外面會凍著、吃不好、喝不好,更擔心他不能獨立生活。
本報呼吁市民提供線索
張憲秋,小名立峰,萊蕪市羊里鎮戴家莊村人,此人智力殘疾,少白頭,不易說話,于陰歷十月三日走失,上穿藍色西服,下穿藍色條紋運動服,黑色布鞋,男40歲,身高160cm左右。
聯系人:張子運
電話:06346520238 13963428609
同時,市民也可撥打本報熱線電話0634-6380110提供線索。
村民幫忙發放5000余份尋人啟示
立峰的父親是一個鄉村赤腳醫生,已經從業40多年,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村民有什么疑難雜癥,他會隨叫隨到,也很耐心,沒有表現任何怨言,因此,他在村里人的口碑很好。多年來,村民對張家的為人都非常肯定,聽說立峰走丟后,在沒有任何組織動員的情況下不約而同地自發幫助張家人尋找走失的立峰。
“每天都有100多人自己出錢出車主動幫助尋找,有的還在正常上班時間請假過來幫忙。”張義波說,全村共1900多口人,大家都非常關心張家的事。這么多天來,除了附近的村鎮以外,村里人尋人的腳步已經走到了泰安、淄博、新泰、萊蕪城東、苗山鎮等地。張子彬說:“村里人對我家的事都這么上心,我對老少爺們真是感激不盡啊!”
“在泰安找人的時候就像是大海撈針。”張淑岑告訴記者,他們一共印了5000多份尋人啟示,在市區不能張貼尋人啟示,他們就在火車站和汽車站等人多的地方發給市民,甚至還用懸掛小紅旗的方式找人,可還是沒有找到立峰,這也成為這一家人的心病。
尋找立峰途中幫農村流浪人群
在尋人的過程中,他們曾經接到多個人提供的線索,期間遇到了不少像張憲秋一樣的流浪人士。“立峰走丟第六天的時候,有人說在張里村見到一個人與立峰相似,到了之后發現根本不是他。”張淑岑告訴記者,他們坐著三輪車到現場后發現,那個與立峰長得很像的男子正在垃圾堆里撿拾食物,但是接連接到類似的六七個線索后,他們的心逐漸涼了下來。
“他們有的正在垃圾堆里,還有的直接睡在農村的柴火垛里,看到他們真是令人痛心。”張子彬感覺他們非常地無助和可憐,希望全社會都能更多地關注患有智障等的流浪人群。這種情況下,張家就一邊找立峰一邊幫這些流浪漢聯系家人。
后來,有好心人告訴張淑岑應該聯系救助站,為此她給山東省17個地市的救助站都寫了信,希望工作人員在接收到立峰時給他們一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