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12月4日訊(記者 楊林) 濟南兩歲男童帥帥肝臟被腫瘤“吃掉”三分之二。醫生借助3D醫學影像與計算機手術輔助系統模擬出帥帥肝臟的立體狀況,輸入電腦手術構思選出最適合的方案后,用時4小時切除病變肝臟。
“真沒想到孩子這個病真能做手術!”4日,記者在青大附院小兒外科病房見到了兩歲的帥帥(化名),他的母親范女士在一旁照料他。范女士一家是濟南人,今年11月,帥帥因感冒推拿時,技師告訴她,孩子肝部有硬塊,建議她去醫院檢查。拍片發現,帥帥肝部長了個巨大腫瘤,肝臟的三分之二都被腫瘤“吃”了。范女士帶著帥帥在北京、濟南多地求醫,醫生均表示腫瘤生長復雜,無法手術。最終范女士帶帥帥來到青大附院。
“按照以往的技術無法手術,因為肝臟過于精細復雜,稍有不慎會大出血。”青大附院副院長董稱,大部分內臟由動脈、靜脈兩條道路進出血液,但肝臟多了門靜脈將消化掉的血液供給肝臟,導致肝臟血管密集、結構復雜,很多區域不適合手術。
為了摸清帥帥肝臟的情況,董決定使用醫院剛研發的3D醫學影像與計算機手術輔助系統(以下稱higemi系統)。據了解,之前病人拍CT都是平面截圖,肝臟被分成幾十個切片呈現出來,醫生再根據片子想象肝臟的立體模樣。higemi系統只需把病人CT圖里的數據輸入,電腦會生成虛擬的立體肝臟,對患者肝臟中腫瘤分布、腫瘤與周圍組織和血管的關系、肝臟的位置進行三維成像。
董將成像在電腦上的立體肝臟給記者看,其中淡灰色的部分是肝臟,黃棕色的是腫瘤,紫色和藍色的分別是門靜脈和肝靜脈,隨著董手指的觸摸,這個“肝臟”呈現不同角度的畫面,連哪條血管連接到哪里了都一目了然。
有了這個“立體肝臟”導航,醫生先將構思的手術方案輸入計算機,結合形成的三維圖像,預測各種方案可能帶來的后果。“有幾根大血管被腫瘤吃掉一半,切除每條大血管會出多少血、對肝臟的功能有什么影響,都能模擬出來,經過反復調整,選擇了一個最適合帥帥的手術方案。”
醫生們在手術中又發現腫瘤還和周圍腸系膜粘連,但血管位置與higemi系統顯示一致,手術還是順利進行了。3日下午,經過4個多小時的手術,帥帥的腫瘤被切除,切下的腫瘤有12×12×10厘米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