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城陽山水嘉園小區:
釘子房,更像是一處“孤島”
在走訪過程中,最讓記者震驚的是城陽區山水嘉園小區附近、黑龍江路路邊上一處工地里的釘子房。房子正處于工地的中央位置附近,而整個工地里,四五輛大貨車停在里面,整個工地里有被它們車輪來回碾出來的圈,正好將房子包圍了起來。工地已經下挖足有四五米的深度,而遺留的這處四間老瓦房孤零零在那里,被推到了這樣的高度,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個小的孤島。
進入房子的路已經沒有了,四周的泥土都被挖掘機等工具給挖走了。而房子也已經沒有人居住。整個工地周邊也都在開發建設中,全部是住宅樓,有高層、有多層,有的已經建設好,而且居民已經入住;有的主體已經完工,正在進行最后的施工。記者前往小區里想打聽一下房子的情況,但這處釘子房就像是“敏感詞”,一聽說詢問關于它的事情,大家都搖頭表示不知情。
對話堅持10年的釘子樓夫妻
水、電,城市發展到今天,這兩樣原本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可對于楊家群村190號的老張兩口子來說,卻是他們退休后每天生活里必須要解決的兩項內容。“從十年前拆遷開始,家里的水電就全都停了,剛開始去人家家里打一些水,一天兩天可以,時間長了肯定不行,現在都是買水吃。用電更是麻煩,孩子給弄了一個電瓶,白天拿出去充電,晚上回來照明,其他電器都用不了。”這還不是最讓老張擔心的,他指著自己的房子說,鄰居的房子拆除以后,時間長了,殘余的部分跟自家房子連接處的墻體已經出現裂縫,如果坍塌的話有可能把自己的墻壁也給拽倒。
缺水、沒電,用老張自己的話說,他們老兩口現在就像活在上世紀40年代一樣。那當時房屋征收時為什么不同意呢?忍受十年的煎熬又是為了什么?說起過去的十年,老張有一肚子的話要說。他說,自己是個殘疾人,很早就干不了重體力活了,從16歲開始,他跟著師傅學徒當裁縫,后來一直在即墨路小商品批發市場那邊跟人家做衣服。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他和妻子就到工商部門注冊了一個服裝店,當時注冊的營業面積就是一層的160多平方米。這個在家里辦的夫妻服裝店也成了一家人唯一的收入來源。
2003年的時候,當時楊家群村啟動拆遷改造,老張說,村里的改造是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作為村里的一份子,他和妻子都支持拆遷。“當時主要的問題是因為網點房,我們家里做服裝生意,回遷時我們還想要個網點房,好繼續做生意,可對方一直不同意給。”老張說,改造前自己有房子可以做生意,改造以后如果不同意給,那生意就沒法做了,“后來經過多次協商,當時也同意給過一個‘網點房’,可根本就不是正規的網點,而且位置很偏,很少有人能過去。”
想要網點房的要求沒有被滿足,老張說他就不同意拆遷,而自己房子也就被遺留了下來。“后來也有些不明人員上門滋事,逼迫趕緊拆,可不給網點房我們就是不同意。”
在孤房里生活了十年,記者看到里面還堆放著許多木柴,都一塊塊劈好堆放著,冬天取暖也完全靠自家生個爐子。看著周邊高聳的樓房,原先的老鄰居早已都住進了新房,再看看自己的條件,老張內心深處也盼著能早日改造。“我這個房子上下兩層一共200多平方米,換新房至少能換兩套,我們和孩子可以一家一套。”堅持了十年,雖然現實條件艱苦,但老張和老伴仍不愿降低自己的要求。雖然老兩口都已經退休,現在服裝的生意已經不做了,但他們還是想要一處網點房,而且拆遷補償的價格不能按照十年前的標準,得參照現在的房價進行補償。
文明拆遷,需要雙方共同守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法律條例的不斷完善,特別是一房一價等政策細則的出臺,讓房屋征收過程中被征收人的合理要求越來越多地被照顧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目前的房屋征收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而正是因為這些問題,讓各地仍會有暴力拆遷或者抗拆的事件發生,也留下了像釘子戶這樣的遺留問題。
記者在對話釘子戶時,其實他們內心也并不是反對拆遷,而是因為自己認為的合理要求沒被滿足,所以才抗爭不拆。而作為征收人,是如何看待房屋征收過程中的“釘子戶”呢?記者采訪了負責鐵路青島北站安置項目房屋征收的劉主任,他跟記者說,首先他要肯定的是,為了公共利益的拆遷改造,不管是政府還是開發商,只要按照規定辦事,給予被征收居民應有的補償條件,絕大多數居民都會配合拆遷。但是隨著人們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尤其是現在國家對于暴力拆遷等行為的嚴查,現在有極個別的人有了一種想法,房屋征收時就要鬧,越鬧得到的利益會越多。
“政府之所以出臺一房一價的評估政策,為的就是根據每家房子的情況,給予最合理的補償。但這補償必須是合法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肯定不能滿足。”劉主任說,像在房屋征收過程中同一單元樓的上下兩套房子,房屋的面積卻能差出10平方米,這憑空多出來的10平方米肯定是不能補償的,“有的甚至連自己蓋的違法房都要算面積,如果給他們補償,對于其他住戶來說,那就是不公平的。”
劉主任說,想要文明拆遷需要房屋征收過程中雙方都要守法。征收人要依法征收房屋,保障被征收人應得的利益。被征收人提出的是合理訴求,要維護的是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非以鬧、抗拆等方式來試圖謀求過分要求。
12月23日,記者采訪了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李云峰律師,土地征收、房屋拆遷等是他的專長,談到房屋征收時,李云峰說,隨著《青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于今年5月份正式施行,對于房屋征收流程以及補償的措施進行了更加細分的規定。“首先要明確的是,為了公共利益的拆遷改造,個人是無權占著房子不拆的。”李律師說,但是房屋征收時,征收人也必須給予被征收人等價補償。等價不是說被征收人房子價值100萬補償100萬就可以,因為房屋征收遭遇經營損失、過渡期租房等都要計算在內,這個補償的標準不能低,才能促進房屋征收的順利完成。
文/圖 本報記者
◎相關鏈接:
青島房屋征收與補償一般都按什么標準來?
隨著島城舊城改造力度加大,房屋拆遷后的征收與補償辦法備受關注。記者了解到,《青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據了解,該《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上,因公共利益需要實施房屋征收、補償的情況。根據條例,如果舊城區改建中,超過50%的被征收人認為補償方案不合法,需重新召開聽證會。此外,與現行條例相比,新條例明確了“補償房屋的公攤面積單獨計入應補償面積”,并對公攤面積比例作了具體說明。對房屋征收遇到的“房小地大”情況,規定對多出部分的土地使用權價值進行評估。
為全面貫徹實施《青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規范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活動,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6月份,市政府下發了《關于貫徹實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要求,市城鄉建設委是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的行政主管部門。征收市區住宅房屋,被征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給予被征收房屋貨幣補償金5%的獎勵,可按照“征一購一”的原則購買住房,不受住房限購政策限制。被征收人重新購買住房的,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被征收房屋符合條件的,房屋征收部門應當給予停產停業損失補償。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按分類標準執行:商場類建筑(大型百貨商場、超市等)、商鋪類建筑(門面房、商鋪等)、旅館類建筑、餐飲類建筑、娛樂類建筑等。選擇房屋補償的,根據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積和協議約定的期限,按照每月每平方米100元的標準,一次性計發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金;選擇貨幣補償的,根據被征收房屋的建筑面積,按照每月每平方米100元的標準,一次性計發12個月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金。
商務類建筑(金融、證券、商業寫字樓等)。選擇房屋補償的,根據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積和協議約定的期限,按照每月每平方米90元的標準,一次性計發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金;選擇貨幣補償的,根據被征收房屋的建筑面積,按照每月每平方米90元的標準,一次性計發12個月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金。
工業類建筑(廠房、倉庫等)、辦公類建筑(行政辦公樓等)和公共類建筑(圖書館、博物館等)。選擇房屋補償的,根據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積和協議約定的期限,按照每月每平方米80元的標準,一次性計發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金;選擇貨幣補償的,根據被征收房屋的建筑面積,按照每月每平方米80元的標準,一次性計發12個月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