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2月10日訊新農合是國家的一項惠民工程,為百姓看病、治病減輕了很多負擔認同。可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公共頻道《真相力量》欄目報道,家住沂水縣的胡萬順說,新農合不但沒給自己帶來方便,還帶來了不少煩惱。新農合的錢交了,然而當他拿著二十九萬多的醫藥費進行報銷的時候,卻被告知新農合竟然沒被入上。

孫子出生患重病欠下40多萬醫藥費
正常繳納新農合費用 信息庫卻無信息
事情的原委還要從2009年說起,那一年,沂水縣龍家圈鎮南套村村民胡萬順的孫子胡航熙在沈陽出生。可沒過幾天,就不幸檢查出患有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癥。“一直在沈陽醫大二院去看病,去看了以后也沒治好,接著又回來,過了春節以后又去的重慶。”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求醫問藥,孩子的病終于痊愈了,而這個家庭也為此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單子上是三十三萬,實際花了是四十幾萬……有的是這個不報,那個不報的,俺們在那里就扔了”,胡萬順說。
胡萬順說,給孫子的治療費用很多都是借來的。雖說這是很大一筆錢,但他覺得已經在老家給孫子入了新農合,肯定能給報銷大約40%,而報銷的這筆費用也可以用來償還借款。然而,回家后經過反復查詢,在新農合的電腦卻沒有胡航熙的信息,按照規定,他的這部分醫藥費也就不能報銷,這一消息對胡萬順一家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胡萬順告訴記者,他們村是在2009年年底的時候征收2010年的新農合。由于孫子生病,他從老家去了沈陽幫忙照料。臨走之前,他特意把錢留給了自己的弟媳婦,囑托她幫著交新農合的錢。然而錢交了,新農合的信息庫里卻沒有孫子胡航熙的信息,這一結果讓胡萬順不能接受。

鎮政府回復信訪:12月8日錄入前還沒有落戶
鄉衛生院證實錄入時間為12月18日
事情發生后,胡萬順一直向各個部門進行反映。今年五月份,他所在的龍家圈鎮鎮政府信訪辦對此事進行了回復。在這份答復意見書上記者看到,胡航熙的新農合信息之所以沒有被錄入系統是因為,“當時要求各村在2009年12月8日前完成新農合的籌資和建檔任務,在此期間胡航熙還沒有落戶,所以未能加入2010年的新農合”。對于這個回復,胡萬順并不認同。
胡萬順說新農合的錄入時間并不是12月8號,而是十天后的12月18號。為了證實自己所言非虛,他還向記者出示了一張當年的新農合籌資登記表。
在這張當年的新農合籌資登記表的背面記者看到,上面顯示錄入時間為2009年12月18日。隨后記者拿著這張表格,找到了鄉衛生院進行核實。
胡萬順告訴記者,如果錄入時間是十八號,那么他孫子胡航熙當時就不存在“錄入時沒有落戶,也就沒有身份證號”的情況,因為胡航熙是在2009年12月14日就已經辦理了落戶手續。

鄉衛生院:只管錄入信息不管錢
鄉鎮財政所:只管籌款總額不管名單
鄉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職責是錄入信息,而不是不負責收錢,不管交沒交錢,如果名單里沒有那就沒法錄入新農合系統,沒法錄入信息也就沒法報銷。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農合的籌資款是由鎮財政部門負責。隨后記者又去了鄉鎮財政所進行查詢。而財政所說只有總的新農合籌資款,并沒有每個入合人的明細。
在鎮政府給予的信訪答復意見書上記者看到,關于胡萬順一家交納的新農合費用是這樣解釋的,“信訪人一家的新農合籌資是由當時村黨支部書記黃文利墊支”對此,胡萬順也不認同。記者又找到了當事人員對這一情況進行核實。
“反正就是俺嫂子把錢和醫療本都給了我,我當時也在家嗎,俺也支(交),跟我們的是一起去支(交)的。”胡萬順的弟媳說,錢確實是由她去代交的。而且當時村里并沒有給收據,她以為交了錢就萬事大吉了,也就沒在意。由于記者去的時候,原村支書黃文利遠在煙臺。于是,記者撥通了他的電話進行核實。

新農合費用由村支書代繳?
當事人:村里從沒向自己討債
黃文利說,胡萬順的弟媳婦確實幫著胡萬順交過一次新農合,只不過那次是2010年交的2011年的錢。而胡萬順卻告訴記者,他們別的時候都是自己親自交的,只有那次老兩口去沈陽出遠門,這才把錢交給弟媳婦,讓她代交。
“最好把你的單據拿出來,誰寫的字,誰收的錢……只要你交錢就有三聯單,2008年就開始使用”黃文利說。可是胡萬順告訴記者,村里只是在他這個情況出現了以后才開始用的正規票據,以前收新農合都是手寫的收到條。胡萬順還告訴記者,黃文利說當時的錢是村里給墊上的,可是村里從沒向自己家討要過這個錢。
面對這一切,胡萬順也顯得非常無奈,雖然他肯定自己交了這部分錢,可是又拿不出切實有效的證據來證明。而作為新農合籌資和建檔的兩個鄉鎮部門,一個只管錄入信息不管錢,而另一個只管籌款的總額,又不管名單,最終也導致這場糾紛變成了一筆糊涂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