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月8日訊(記者 呂璐) 8日中午,教書育人40余載的94歲老教師單松筠辭世。早在2005年10月,老人就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登記表,去世后,其遺體被青島大學醫學院接收用于科研。
1919年出生的單松筠是青島人,高中畢業后開始從事教學工作,50歲退休,育有五個子女。在家人和朋友眼中,單松筠是個堅強、獨立和開朗的老人,經常教育家里的小輩“把問題想簡單點”。15年前老伴去世后,單松筠不想給兒女添麻煩,就開始一個人生活。期間,她的兩個女兒先后去世,給她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可她很快調整了情緒,反而安撫其他家人的情緒。
2005年10月10日,八十多歲的單松筠聯系了市北區紅十字會,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書。“身體好好的為什么捐獻遺體?”當時家人們并不理解,對她的做法還有些抱怨。單松筠對子女說,目前世界上還有很多沒有被科學攻克的疑難雜癥,而她的身體一直沒病沒災的,想百年之后捐出遺體,讓科學家研究研究長壽的秘訣。在單松筠的勸說下,家人們終于同意了。
今年5月開始,單松筠來到勁松一路上的一家敬老院生活。2013年12月2日,她剛剛在敬老院和家人、護工一起度過了94周歲生日。本月8日中午,老人身體出現異常,突然離世,享年94歲,家人們幫助她完成了遺體捐獻的心愿。單松筠的兒媳婦張澤蔚告訴記者,老人是他們家的驕傲,在她的影響下,現在家里的晚輩們也有了捐獻遺體的想法。
青島大學醫學院人體形態學實驗中心高級實驗師劉志才介紹,單松筠是2014年青島市第3例成功實現遺體捐獻的志愿者,其遺體將供日后科學研究和教學使用。劉志才說,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做出了有愛的選擇,2014年1月1日以來捐獻的3位都是90歲以上高齡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