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棚窗戶用兩塊布滿小洞的木板擋著,內外幾乎一個溫度;喝水得到幾里外的山上背……13名河南籍農民工在省城一工地打工,工程結束后與包工頭在工資結算上發生分歧,后者聯系不上,其中3名農民工只得回老家,剩下10人仍在惡劣的條件下苦等。

文/片本報記者吳金彪見習記者田宇
六七平米的小屋住著6個人
12日下午2點左右,省城東南部龍鼎大道南頭,幾個簡易板房坐落在空蕩蕩的荒地上,一堆方便面盒堆在門口。
屋內的兩個窗戶被木板封死了,一根電線從屋頂垂下來,掛著一個小燈泡。白天開著燈,屋內仍很暗。封著窗戶的木板上還有不少直徑三四厘米的洞,冷風不斷吹進來,室內室外溫度基本一樣。
李紅星和其他9位工友就住在這里。一個六七平米的屋子住著6個人。
李紅星說,他們之前干活時,這兩個窗戶被人偷了,只能找了兩塊木板擋上。工棚附近沒有水,用水得拿繩子到幾里外的山上去背。這里離賣飯的地方也比較遠,幾人經常吃方便面。
與這里一墻之隔的鑫源山莊,是一幢幢剛剛蓋好的小高層,還沒有人入住。圍著鑫源山莊的擋土墻就是李紅星等人建造的。
“我們這些人去年6月就來了,干到今年1月5日工程完了。夏天每天5點鐘起床就干活,中午就休息1個來小時,晚上得忙到9點多。現在就等著拿錢回家過年,可是最后結賬時卡殼了,現在只能等著老板來結賬,怎么辦啊?”工人中的90后李勇嘆著氣說。
工錢比開工前“少了12萬”
李紅星說,去年6月,正在鎮江工地干活的他接到了老鄉孔保珠的電話。孔保珠稱在濟南有個擋土墻工程急需人手,接近兩萬平米,45元一平米。并保證工程交付后,兩天之內將工資結清。李紅星和同在一個工地干活的老鄉劉言群、杜國濤一合計,第二天就來到濟南,接著又從老家聯系了10個人來干活。
1月5日,活干完了,算賬時工錢卻和原來說得不一樣了。“當時說好1平方米45元,都是口頭協議,我們跟老板是老鄉,哪能想到最后不認賬了!”李紅星說。
李紅星稱,13個工人總共干了18300平米的擋土墻,到了算賬時,孔保珠卻表示45元一平米的價格包括30元沾模和15元搭腳手架的錢,對沾模錢他認可,可搭腳手架的面積計算卻少了一半。
劉言群介紹,腳手架干完活就拆了,現在根本就見不著了,也沒法拉著老板對質。他拿出了一沓A4紙,里面詳細記錄了每一天的出工記錄。“孔保珠說腳手架的面積給我們按8000平米算,可是我們搭了16227 . 4平米,這一項就扣了我們12萬多。”
包工頭老鄉聯系不上了
52歲的劉言群是13個工人中年齡最大的,在外干建筑活已經20多年了,“光在上海我就呆了6年,這是我第一次在北方干活,以前都是跟著南方老板干,都是口頭協議,但是從來沒有說話不算數的。”劉言群說,“要不是因為老板孔保珠是老鄉,給的價錢也合適,我是不會來北方干活的,在這兒干活太冷了。”
“從去年6月到現在,我們總共從孔保珠那支來了47 . 8萬,每一筆錢我都記著賬呢,因為腳手架的面積定不了,到現在工程的余款也拿不到,孔保珠現在也不和我們聯系了。”劉言群說,停工后他們的生活費都快花完了,現在只能等孔保珠來和他們商談工資。
目前,13名工人中有3人因為老家有事,不得不離開濟南。在工地上的還有10人。記者根據他們提供的聯系電話聯系孔保珠,但一直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