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齊魯網5月20日訊(東阿臺 齊兵)當前,全國上下都在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理念,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正在逐漸深入人心,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正在逐漸回歸人們的心靈,并在全社會掀起一場崇尚節約的清新之風。然而在廣大農村地區,大講排場、攀比鋪張的情況仍存在,尤其在各種婚俗方面表現更為明顯。
東阿縣魚山鎮魚中村黨支部書記房奇說,傳統農村婚俗來源于自古以來禮制的演變,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婚禮各階段的花銷也越來越大,很多家庭要舉全家之力,耗盡多年積蓄甚至舉借外債,才能順利完成一場“體面”的婚禮。而不斷加劇的攀比之風更是加重了不少農村家庭的負擔。這種浪費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對新農村的建設起著不小的阻礙作用。
訂婚時,男家給女家的定禮、聘禮的多少,往往成為嫁女的身價,婚禮講排場、比闊氣、競奢華之風由此產生。記者在多地農村采訪時了解到,在這里僅訂婚時男家給女家的聘禮少則8萬元,多則十幾萬元不止,并且由此引發的攀比之風不可估量。雖然現在農村條件好了,但是8萬元錢對許多依靠種地為生的農村家庭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不給這么多也不行啊,現在農村女孩少,娶個媳婦不容易,怎么也得湊夠錢啊。”一位家中有兩個兒子的農民無奈地說。蓋新房、布置新房也是婚俗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花費較高的部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一些農村地區,對新房子的窗戶、地板等方面都有具體的條件要求,如若達不到所謂的“標準”,即便是剛蓋好、剛裝修好的房子,也要重新翻修。
種種以“錢”作為衡量標準的婚俗正逐漸將整個農村的精神風貌導向一個更為功利的方向,“不給錢不嫁”、“今天一個價,明天一個價”等各種超出傳統禮制的做法正在逐漸將整個社會風氣帶向一個攀比浪費、大講排場、追求奢靡的不良之地,而由此引發的各種矛盾也在無形中增加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同時,過度的鋪張浪費更是占據了一大部分的農村資本,制約了農村生產的再投入,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將產生不利的后果。應當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婚俗,盡快改變以“錢多錢少”衡量禮制的現狀,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清新之風盡快吹遍廣大農村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