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上夼村的白洋河河道里扔得都是農用反光膜。
在福山區高疃鎮白洋河流域,河邊堆著高高的沙子。本報記者 尹海濤 攝
本報記者 尹海濤
白洋河起源于煙臺棲霞庵里水庫,流經棲霞,經過福山區高疃鎮,最終流入福山門樓水庫。過去青山綠水、魚蝦肥美的景象早已成為附近村民心底的回憶,如今河道里采沙場林立,用過的農用反光膜和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河床下沉,石頭裸露,白洋河看起來千瘡百孔。“我不敢想象未來的白洋河會怎么樣,但是現在她卻正在遭到破壞。”從小在河邊長大的王志擔憂地說。
生活垃圾和反光膜被扔進河道
“我從出生到中學,十幾年的時間一直生活在白洋河邊,是這條河養育了我的童年。”王志家在小夼村,他說,小時候的白洋河兩邊到處都是蘆葦蕩,青山綠水、魚蝦肥美的景象讓他記憶深刻。
1995年大學畢業后,王志一次回家偶然發現白洋河正遭受嚴重的破壞,河里有人采沙,兩邊樹木被砍,如今20年過去了,破壞還在繼續。
在小夼村一座橋的兩側,記者看到,一堆堆生活垃圾傾倒在河邊,這些生活垃圾里摻雜了許多反光的薄膜,在太陽的照射下格外刺眼。沿著橋一側記者走近河邊,河床上到處是裸露的石頭,走在上面腳被石頭硌得生疼,記者注意到,在這些裸露的石頭上,附著著許多沾滿泥土的反光膜。
“這是蘋果地里用的反光膜,白洋河兩邊到處都是蘋果園,許多反光膜用后都被果農隨意丟棄在了路邊。”王志說,據他所知,反光膜很難分解,里面的成分會污染水源。
王志告訴記者,現在河兩邊很多生活垃圾里都有這種反光膜,他擔心時間長了,會造成水源污染。“白洋河的水最終是流入福山門樓水庫的,那可是煙臺的水源地。”
常年采沙導致河床越來越低
白洋河遭受的不僅是反光膜和生活垃圾的侵蝕,她還因采沙場變得千瘡百孔。“白洋河里因為常年采沙,原本厚厚的沙層越來越淺,水流也越來越細。”王志說。
之前記者和王志經過福山區高疃鎮白洋河下游時,就看到,一堆堆沙子堆在河邊。“白洋河的河床因為常年采沙,比我小時候的河床低了有好幾米。”王志說,小時候的白洋河水清沙細,夏天他經常來河里游泳,腳底踩著柔軟的沙子非常舒服,現在沙子被采光了,剩下的全是石頭,穿著鞋都硌腳。
在白洋河上游,記者在車里看到,河邊的采沙場仍然存在,河邊堆滿了高高的沙子,雖然沒有看到正在采沙的情形,但是看到河邊的推土機和一堆堆沙子。
棲霞農村反光膜亂丟現象嚴重
記者走訪了白洋河附近的村莊,看到反光膜隨意丟棄的現象非常嚴重。在東杏山村路兩邊,擺放著用反光膜綁成的一捆捆柴火。村旁的水溝里到處都是反光膜。村莊里,屋前屋后也都是隨意丟棄的反光膜。
2014年煙臺兩會上,煙臺市人大代表張朋義就提出反光膜污染大的問題。“反光膜的主要危害就是污染環境,使用后的反光膜隨意丟棄現象嚴重,一方面塑料很難分解,影響土地肥力,另一方面鋁分子容易融入地下水,污染水源。”張朋義說,棲霞果園內的污染源很大一部分來自反光膜。
對此,記者聯系了棲霞市環保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收到反光膜污染環境的投訴,具體情況也不了解,需向上級匯報。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