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棗莊8月7日訊(記者 滿倩 實習記者 馬迪 唐有強) 2014年8月7日,小遠遠出生整整9個月。
2013年12月8日凌晨3:47分,從遠遠降臨在山東省滕州市婦幼保健院的那一刻起,守候等待在產房外的鞏先生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產前檢查一切正常的孩子兩個多小時之后竟然成了一個“腦癱”男孩。
近日,滕州市民鞏先生向齊魯網記者反映,在發現兒子成為“腦癱”患兒后,醫院還涉嫌篡改就診記錄。
新生兒腦癱 分娩記錄六處被指篡改
8月6日,齊魯網記者來到滕州,見到了剛從濟南趕回老家的鞏先生。
“我有證據證明滕州市婦幼保健院為了逃避責任,更改重做病歷,無證人員進行接生,隱藏催生針的使用等這些情況。”一見面,鞏先生急忙取出了厚厚一沓兒子出生前后所有的檢查、生產、診療記錄與病歷。
根據鞏先生所提供的兩份“滕州市婦幼保健院分娩記錄”中,記者注意到,這兩份前后相隔一天所拍到的分娩記錄中,卻有6處不同的前后表述。
據鞏先生介紹,第一份分娩記錄,是兒子出生后第二天也就是2013年12月9日,中午12:50左右,鞏先生在保健院產三科辦公室用手機拍到的。
第二份分娩記錄,則是第三天鞏先生意識到兒子病情嚴重后,主動來到辦公室要求查看并復印妻子分娩記錄時,卻發現昨天還放生產記錄的粉色文件盒成了空盒子。經過三番要求,醫院的工作人員才在一個小時之后拿回了病歷。
“但是這次的病歷記錄和我第一次看到的不一樣。”鞏先生指著兩份病歷,數著其中的6處不同。
記者清楚地看到,鞏先生手機拍到的第一份分娩記錄中顯示,“臍帶長度為50cm,安返病房時間05時47分,失血量300ml,”而在第二份記錄中,卻被改為了“臍帶長度為41m,安返病房時間為05時50分,失血量為360ml”。
另外,在“助產經過”中,原分娩記錄中描述到“發育未見明顯異常,無哭聲,經吸痰行胸外按壓,正壓人工呼吸仍無哭聲”,在第二份記錄中將“經吸痰行胸外按壓”改為“經吸痰后行氣管插管胸外按壓”,添加了“插管”的搶救措施。
除此之外,在分娩記錄醫師簽名處,第一份記錄中只有兩位接生者簽名,而在第二份記錄中,卻在接生者簽名下方多了一個督導者魏利的簽名,并在記錄左上角,蓋上了“滕州市婦幼保健院門診部專用章”。
鞏先生透露,當時在產房給妻子接生的醫師中根本就沒有督導者“魏利”,直到現在,他都沒有見過此人。
鞏先生還提到一個重要細節,在蓋有滕州市婦幼保健院公章的產程記錄中,記者發現,2013年12月8日凌晨00:05分院方醫師趙緒美在進行了產前檢查后,直到3:20之間都做了詳細記錄。但是3:20分以后,在張國華醫師簽字填寫確認“缺氧以報上級醫師”后,直到3:47分遠遠出生,這27分鐘并沒有作任何記錄。
患者家屬:接生人員涉嫌無證行醫
鞏先生告訴齊魯網記者,孩子從產房抱出來后,護士慌慌張張地把兒子送入了二樓的重癥監護室,當時他并未意識到兒子遠遠病情如此嚴重。
在得知兒子確診為“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后,鞏先生決定和滕州市婦幼保健院醫院代表進行協商談判。
鞏先生回憶,談判時間是在去年12月20日,也就是在遠遠出生12天后,副院長周傳驥與醫院其他五六位同事參與了協商談判。結果,院方表示“支付1萬元賠償金”。
對談判結果不滿的鞏先生只好選擇向山東省衛生廳衛生監督所進行舉報投訴,從2014年1月4日山東省衛生廳監督執法舉報投訴受理中心接到舉報后,于2014年5月27日,進行了回復。
《回復》說明,經調查核實,當晚產婦王玲(鞏先生妻子)接生者為張國華、馬曉樂,分娩督導者為醫師魏利。根據調查情況,馬曉樂未取得《護士執業證》從事產房相關輔助治療活動,違反《護士條例》等有關法規規定,衛生執法人員當場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責令滕州市婦幼保健院暫停馬曉樂執業活動,待取得《護士執業證書》及相關崗位培訓合格證書后從事相關職業活動,并對滕州市婦幼保健院給予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