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孝心同行:濟南兩6旬老人四年每天相約推母親遛彎
魯網8月11日訊 兩位老人,兩個輪椅,兩位母親……在傍晚小區的街道上,不時傳來這幾位老人們開心的談笑聲。伴隨著天色漸暗,小區內居民抽油煙機的聲響,兩位老人各自推著輪椅上的母親開始返回他們居住的小區。這是9日傍晚記者在濟南市制錦市小區發現的一幕。據了解,這兩位老人都已年過六旬,是街坊且都已退休,每天他們都會相約推著年邁的母親出來遛彎。
老人相約推母親遛彎
9日傍晚,記者在制錦市小區的菜市場內,無意間發現了兩位并排推著輪椅的老人,而輪椅上坐著的是兩位更為年長的老人,老人們彼此交談著,不時傳來他們的笑聲。看到這溫馨的一幕,記者立刻掏出手機在路邊進行拍攝。當記者拍攝下這一瞬間后便上前與老人們攀談起來,得知記者采訪的用意后,幾位老人會心地笑了起來“這采訪啥啊,有啥好采訪的,我們都這么大年紀了……”
爽朗的笑聲也引來了周圍買菜居民的好奇與圍觀。記者了解得知,推輪椅的是趙金平和黃敬宗,兩人今年分別是64歲、63歲,他們不僅是幾十年的老鄰居,而且還是一起陪母親遛彎的好友,而他們輪椅上推的則是他們年過八旬的老母親。為了好好照顧各自年過八旬的老母親,老哥倆每天都會用輪椅推著母親出來溜達溜達,一則是讓兩位老母親聊聊天,二則是到外面看看城市的變化、透透氣,緩解老人長時間悶在家里的心情。“剛剛就看到你在路邊拍照了,沒想到還真的是拍我們啊!”趙金平笑著說。“您們這么大年紀,本該由孩子們伺候您了,可您二位還在伺候年邁的老母親,很讓我們年輕人感動”記者說道。在短短的五分鐘閑聊中,幾位老人至少開心地笑過十次。幾位買菜居民不禁嘖嘖地贊道:“這么孝順,真少見啊!”。由于天色已晚,老人們還要回家,在笑聲中,記者留下兩位老人的電話相約明天繼續聊,便結束了這次倉促的“采訪”。看著四位老人身影漸漸消失在社區的街道里,記者由衷地佩服這兩位老人的孝心。
他們的笑聲溢滿各處
昨日下午,記者撥打了兩位老人留下的電話號碼,當聽到記者的聲音后,趙金平老人很是興奮,還沒談到記者需要采訪的話題,趙金平老人便迫不及待地跟記者說:“小伙子,有空走到我家這里,一定來家里做客,我這里啥都不缺,我就特喜歡跟你們年輕人打交道”。話筒內不時傳來趙金平老人爽朗的笑聲。
趙金平老人說,他和黃敬宗是幾十年的老交情了,從他們一起住的棚戶區到如今住上樓房,二十余年里,兩人始終堅持陪著各自的母親。由于母親上了年紀腿腳不靈便了,加上患病等原因,四年前,倆人還特地一起為母親買了輪椅,為老人去醫院檢查方便,更為了可以推著老人經常出去逛逛,散散心。
也就是這樣,濟南的大明湖、泉城廣場、趵突泉、五龍潭……小區內的集市、社區的廣場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和笑聲。“不圖別的,就是為了讓老人晚年過得開心些,自己做好兒女應盡的孝道,不留遺憾就成。”趙金平說。
會將輪椅一直推下去
趙金平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照顧父母已有20余年了,老人養育他們幾個孩子非常不容易,就是這份感恩之情,他和老伴對老人非常盡心,尤其是自己父親在今年四月份去世,這點更讓他覺得兒女必須要好好孝敬老人,否則會留下終生的遺憾。為此,只要不是刮風下雨,他們每天都會相約推著母親出來遛彎,冬天就選擇上午天氣暖和的時候,夏天選擇在傍晚涼快的時候,老人們在廣場上看看居民跳舞唱歌,到公園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看看城市的變化,兩位老母親非常開心。
黃敬宗則告訴記者:“我父親去世十多年了,老伴在二十多年前去世,就還有這位老母親,我不孝敬她誰孝敬啊?再說了,人都是活一輩子,百善孝為先不是么?再說了,推著老母親每天出來逛逛,老人很開心,我也算出來鍛煉身體了!”
關于今后老人會不會一如既往地推著母親出來遛彎,兩位老人表示,只要老母親身體情況允許,他們會將這份孝心一直堅持下去,這輪椅也將一直推下去……
“孝”不見得驚天動地,越是平凡越真實
9日晚,記者將手機拍到的這組圖片上傳至微博,一時間引來不少網友為老人的孝心點贊,尤其是看到老人們照片中的滿臉笑容時,不少網友轉發傳播的同時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昨晚23:13,人民日報微博也轉發了本報記者拍攝的這組圖片。微博中表示:溫馨一幕,百善孝為先……有時間別忘了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
@康康wkk:學習的榜樣。
@丫丫的三分田: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比起父母的養育之恩,當兒女的做得再多也不算多。
@騎著毛驢去學校-歐耶:溫暖濟南,百善孝為先。
@三月輕愁:這才是我大齊魯,忠孝仁義,禮儀之邦。
@臺柱子的地盤:兒子們,都來學學吧。孫子們,更應該效仿啦。
@耕夫918:情義無價、真愛永恒、溫謦夕陽、幸福人生。@張懷陽:山東人憨厚誠信,除了有點熱,濟南真心不錯!
@趙小五的土雞蛋:這就是最大的孝順吧!
@醉臥溪山品香茗:當父母推著嬰兒車時滿臉幸福,當兒女推著輪椅時幸福的太少!
@蒼虎虎:孝敬父母不見得驚天動地,越是平凡的越真實。
@談圖論道:希望帶著父母遛彎的越來越多,父母的笑容也越來越多。本版文/圖記者潘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