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推行“禮讓斑馬線”已經一段時間了,違法行為有何特點?11日,交警公布抓拍的不禮讓斑馬線違法行為,發現不禮讓違法行為主要發生在交通高峰時段。有車主則表示,因為頻繁禮讓導致上班遲到,質疑禮讓能否分路段分時段。
文/片本報記者崔巖
學校門口首次安裝不禮讓抓拍設備
“學校門前人流量大,尤其應該禮讓斑馬線。”11日,歷城交警首次介紹了新增的一處不禮讓行人電子抓拍設備,該設備位于山大南路山大中心校區南門,抓拍方向為東向西。這也是交警部門首次在學校門口安裝不禮讓行人電子抓拍設備。
提起該電子抓拍設備的位置,不得不提去年發生在此的一起慘痛交通事故。去年12月1日晚,山大老教授謝去病夫婦正是在山大南路山大門口過馬路時,不幸遭遇車禍雙雙遇難。
據交警介紹,學校門口人流量大,過往車輛速度都很快,交通事故已經多次發生。之前由于取證困難,交警在執法過程中,很少對不禮讓行人的機動車作出處罰。隨著電子監控設備的增多和技術更新,固定證據不再是制約條件。此次安裝的電子抓拍系統,就能對“駕駛機動車行經無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未減速行駛或者遇行人正在通過時未停車避讓的”違法行為實現自動查處、自動分揀、自動上傳的執法功能。
8月6日,濟南交警已經通過官方網站對這處電子抓拍設備向社會公示,很快,交警將對此處不禮讓行人的司機進行處罰。
不禮讓違法行為集中在交通高峰
“從抓拍的時間段分析,斑馬線上不禮讓行人的違法行為主要分布在早7點半至9點、中午12點至13點、下午4點半到7點三個時段。”歷城交警大隊副大隊長孟令寶說,上述三個時段違法行為較多,主要原因是車流量較大,加上過路的行人較多。
記者從歷城交警大隊獲悉,安裝在山大南路山大南門的電子抓拍設備,其實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開始進入測試期。“設備自6月上旬運行以來,已經經歷了65天的持續測試。”孟令寶說,根據統計,設備試運行以來共有3036輛次違法車輛被抓拍,平均每天約47輛車次。
據介紹,該套抓拍系統24小時自動運行,不論是白天光線條件好的情況,還是陰雨天光線弱的時候,以及在夜間時段,該套設備都可以實現對路面情況的實時錄像和違法自動抓拍取證。
孟令寶說,雖然市區幾個路段已經分布了自動抓拍設備,但是受警力和財力所限,對拒讓斑馬線的違法行為全覆蓋有很大難度。希望車主能自覺禮讓,同時也呼吁行人,過馬路時應自覺守法,不闖紅燈、不隨意穿越道路。
早晨上班時間緊張 禮讓行人擔心遲到
11日下午,記者在濟南街頭隨機采訪了一些車主,大部分車主都支持“禮讓斑馬線”,但實際上路卻往往“犯暈”。“每條斑馬線前都要停車,不自覺延長了路上時間。行人會不會借此更肆無忌憚地亂穿馬路?”車主陳先生說。
車主呂女士告訴記者,上星期得知不禮讓斑馬線會受處罰,她早上開車到每個路口都趕緊停下等行人過了再走,“早上上班的行人多,斑馬線上等到紅燈亮了都有人。”呂女士說,不僅如此,后面的車還鳴笛催促,結果等她到單位遲到了20分鐘。
“能不能在早晚高峰,或者一些繁華的路口,對于禮讓斑馬線執行力度稍微進行調整?”呂女士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交車司機告訴記者,他駕駛的公家車穿過濟南大半個市區,不少繁華的路段斑馬線前總是等滿了過馬路的行人,“為了禮讓斑馬線,耗在路上的時間就更長了”。而按照公交公司規定,如果未按時到達終點站,就意味著司機要減少休息時間立即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