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網9月16日訊 泰安,一直被很多人看做是旅游勝地,眾多傳銷人員也以旅游為名“拉人頭”至此。早在2011年,即有7名22至24歲之間的青年男女,疑在泰安搞傳銷時因誤食毒蘑菇中毒,3人身亡。下旺村位于泰安市郊,在這處只有近千戶居民的村莊,兩天來警方等已查獲傳銷人員近200人,村民介紹,傳銷人員在2004年左右開始進入村莊,十年來下旺村被當地人冠以“傳銷村”的名號。而下旺村人的生活也因此被改變。
失聯學生家屬擔心“障眼法”
昨天晚上,記者和失聯女生小祝的家人取得聯系,其叔叔介紹,小祝仍然并未回家,雖然他們已經接到孩子的電話說不在泰安,不過他們害怕這是傳銷團伙使用的“障眼法”,“很有可能孩子還在泰安,他們以此來轉移我們的視線,我們家里已經沒有人力再去找她了,只能等待公安機關的調查。”
昨天下午3點,記者來到下旺村時,村口馬路邊停著的一輛警車還一直在閃著警燈,下旺村參與義務執勤的村民趙先生告訴記者,經過當天凌晨的清查之后,他們要防止傳銷人員回潮,因此村里按照上級部門規定配合公安部門做好巡查工作,“如果不是搞傳銷的,我們村也不至于有這種待遇。”
昨天凌晨,泰安警方聯合當地工商、街道辦等部門700余人對下旺村及周邊村居展開行動,查獲傳銷人員159人。據悉,兩天行動中警方已查處傳銷人員近200人。
記者了解到進出下旺村有多條道路,其中主要的干道有三條,“所有道路上都有工作人員進行把守,一旦發現可疑人員立即匯報。”在現場執勤的岱岳區粥店辦事處謝先生告訴記者,“這條路是進出村子最重要的一條路,公交站牌就在路口不遠,所以這里安排的人就多一些。”在警車內的一位民警介紹,參與昨天凌晨執法的警務人員基本都已經輪班休息,他們在此輪守,以防有特殊情況發生。
村民趙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村內的傳銷人員大都已被遣散,我們現在得盡可能防止傳銷回潮。”先前,泰安警方稱,“下一步,公安機關將協同有關部門常態化、不間斷開展清查打擊行動,綜合施策,綜合整治”。
暑假時來了大批學生模樣的人
作為土生土長的下旺村人,和趙先生一同在執勤的楊先生給記者介紹,因為位于泰安城郊,村中不少人都是以做生意為生,隨著村子周圍的不斷開發,一些人將家中閑置的房屋出租給不斷龐大的外來人口。楊先生說,從2004年開始,村子里來了一群怪人,“這些人都很年輕,問他們是干什么的,都說自己是搞網絡的。”楊先生說,開始大家并未在意,直到一些出租屋內傳出一陣陣歌聲和宣誓聲,他們才慢慢的對這一群體加深了認識,“看了報紙上的介紹,我們才知道他們是搞傳銷的。”
楊先生介紹,此前村子里的傳銷人員大部分是以外省居多,從近兩年開始才漸漸的出現山東人,“基本上是陜西、山西、安徽、云南等地的,今年大約放了暑假以后,村子里來了很大一批看著像學生模樣的人。”因為村中聚集著大量的傳銷人員,不少人都將下旺村和“傳銷村”聯系起來,而對于這個稱呼,下旺村的村民們覺得很是無奈,“很多人聽了這個名號之后,來租房子都有顧忌。”
趙先生說,因為傳銷團伙經常大聲唱歌、宣誓等,十分擾民,近年來在居民們聯手“打壓”下,大部分團伙已經退守到了村子外圍,“我們村內的人基本都不租給他們房子了,因為開價高,按月付房租,有村民將村子外圍閑置的民房租給他們。”
不少外地家長前來尋子
雖然剛剛來到下旺村不到三天的時間,從滕州來的王先生一家已經是村內不少人的熟人,王先生對記者介紹,他的兒子在今年7月底從老家的工廠請假,聲稱到濟南一家單位找工作,“開始我們一直都沒在意,給他打電話他接不到時,會在晚上八九點鐘左右回過來,直到一個他曾經的同事給我們打來電話,我才知道孩子進了傳銷團伙。”王先生說,和他兒子一同請假的一位同事在逃離了傳銷窩點后,第一時間告訴了他們。
根據兒子同事提供的線索,王先生和自己的哥哥弟弟等其他親屬共六人從滕州趕來尋找孩子,“我們去派出所問了情況,說查獲的人里面并沒有我孩子,現在都不敢將消息告訴孩子的媽媽,自從知道孩子出事以后,她就一直哭。”
趙先生介紹,像王先生這樣前來尋找孩子的家長,一直絡繹不絕,他已經記不清楚有多少個,“有陜西來的,還有南方來的,都是當父母的,我們看到他們,心里都特別不是滋味。”
趙先生說,“大家基本上都是孩子被騙了過來,有的孩子和家里失去了聯系,有的有聯系可就是不說自己所在的地方。”趙先生告訴記者,他見到王先生后,第一時間就根據他提供的信息帶著他們到了王先生兒子曾經呆過的租住地,“估計是已經提前轉移了,我們只看到了屋里有擺放整齊的洗漱用品,可是一個人都沒有。”眼下,王先生最擔心的是,他的兒子已經被“洗腦”,即使找到也不愿意跟他們回家。
女孩被救 怪父母耽誤她“發達”
和王先生一樣,趙先生同樣有類似的擔憂,他曾經多次幫人解救落入傳銷魔窟的子女,他介紹,曾有被解救的一名女孩覺得是父母耽誤了她“發達”的機會,“他們的口號就是‘別看我今天窮光蛋,明天我有千百萬’,十分誘人。”
趙先生說,一些懷疑自己孩子在下旺村的父母,多次層層托朋友聯系到他,“有一次一個沂水的家長也是根據一個逃出去孩子的信息,通過朋友找到了我,最終根據她提供的信息我找到了他家孩子的所在地。”不過趙先生他們趕到時,該團伙已經將這名女孩轉移,“最終在我們的盤問下,他們才給我們透露孩子剛剛去濟南。”一同趕往濟南的趙先生至今記得那名女孩見到家人后所說的第一句話,她說“誰讓你們找我的,我在這里是干正事”。
趙先生說,他和村民還曾經多次遇到過逃跑的成員,“有一次我看到四五個人追一個人,那個被追的人拐進一個巷子后,我趕緊把他藏了起來。還有一次,一個小伙子跑到一個居民家里后,對方告訴他路線,幫他及時離開了泰安。”
在村中行醫多年的李先生,對于長期留在村子的傳銷人員感到十分不理解,“他們因為衛生條件不好,很多人都生病。”對于前來就醫的一些傳銷人員,李先生每次都會進行勸解。(山東商報記者 李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