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來的女兒:“這是條命,可不能丟”
1985年的農(nóng)歷三月十六,是迎弟被抱回這個家的日子,也是迎弟的生日,曹宗戀至今記憶猶新。那晚,他開著三輪車傍晚回家,看見鄰村的土路上一個人影兒鬼鬼祟祟,他小心地走過去看個究竟,人影兒早已不見,地上用被子包裹著不知是什么東西。曹宗戀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個女嬰!襁褓中還有一張紙條:“望拾到孩子的好心人給以撫養(yǎng)或送條活路,生日:1985年3月16日凌晨”。如今想起,曹宗戀依然堅定:“誰碰見誰都得撿啊,老輩人不都這么說嗎?這可是條命!”樸實(shí)的他絲毫沒猶豫,抱起孩子帶回了家。
襁褓中的孩子發(fā)絲烏黑,眼睛水靈靈的,曹宗戀兩口子很是喜歡,家里親戚為她取名為“迎弟”,一家人決心將孩子視如己出撫養(yǎng)成人。然而,兩個月后,孩子不停流淚,碰觸之后反應(yīng)也有些遲鈍,這讓孩子的奶奶很是奇怪。醫(yī)生告訴曹宗戀夫婦,他們的孩子的病是“下生帶的小頭畸形”,沒法治,活不過十幾歲。
老兩口不愿信。但是當(dāng)時已得知自己身懷2個多月身孕的王均秀與丈夫并未因此動搖。
“有病了也得養(yǎng),咋能眼睜睜看著閨女不行了?”曹宗戀的想法很簡單,“當(dāng)初撿了她就是要給她個生路,我們還能讓她活著,咋能不管了。”
12月,他們的兒子曹營出生了,王均秀沒日沒夜地照顧襁褓中的兒子,還要記掛著稍大些的迎弟,絲毫不疏忽。
“打小兒我還不理解我媽,那時候啥好吃的都是給姐姐,連餃子怕我吃多都藏起來,”曹營很靦腆,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日照從事快遞發(fā)送工作,“沒辦法啊,家里條件沒法給倆孩子都吃好的,以后咋過?”而曹宗戀回想起當(dāng)時,也只是笑笑:“小小子能跑能跳的,少點(diǎn)不缺少啥,迎弟可不行,就得先顧著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