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建明
雙方球迷發生在深夜里的流血沖突,讓14日這場“齊魯德比”充滿了苦澀的回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魯青球迷之所以水火不容,除了諸多場外因素之外,與兩家俱樂部的交流缺失有著很大的關系。
在青島中能[微博]介入齊魯德比之后,這臺由山東兄弟合唱的大戲,有了另外一種滋味——民企足球和國企足球的對抗。因為身份的差異,造成了雙方心態截然不同,地理位置的相近甚至加深了這種嫌隙。
經濟實力
魯能[微博]完勝
2004年,青島中能集團從頤中集團手中接過了經營青島足球的大旗,彼時,魯能泰山早已經名動江湖。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獲得過“雙冠王”和“雙杯王”,而且他們在球隊建設上還舍得花大錢。
作為一家實力平平的民營企業,青島中能每花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足球投資堪稱一個“無底洞”,這種苦日子對于中能集團這樣的民營企業而言,的確相當不易。提起同省球隊魯能泰山,中能俱樂部從工作人員到俱樂部領導層,口氣里都帶著些艷羨:“我們不像人家魯能那么有錢,人家是國企……”魯能的確是財大氣粗,2005年魯能花高價引進了鄭智。此前,魯能還在2003賽季斥巨資引進了李金羽[微博]。沒錢,魯能絕對玩不出這樣的大動作。
雖然本賽季中能隊戰績出色,但就在賽季開始之前,中能還面臨無家可歸的境地。從2008年開始,中能就一直在外租住!白庾〉牡胤綏l件挺差,房屋本身沒有安裝暖氣。雖然每個房間都有一臺空調,但都是些老空調不大能用了。”俱樂部一位工作人員說。新加盟球隊的外援對住宿環境也頗有微詞。但在賽季開始之前,即使是這種條件的宿舍也到期了。不得已,一些青島籍的球員開始回家住,過起了“走訓制”的日子。這對于魯能泰山而言,簡直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市場運作
中能更靈活
魯能有錢,也有自己的煩惱。與民企中能相比,作為國企的魯能,每做一項比較重大的決定,都要“層層審批”聽命行事。有些事情往往會因為審批手續過于繁瑣,而錯過了最佳機會。
青島中能自從接手球隊之后,他們每年都會賣掉一些球星,像曲波[微博]、高明、楊君[微博]、陸峰、周挺[微博]、李帥[微博]、姜寧[微博]等人,個個都是名聲在外。如果這些球員想在國企俱樂部尋求轉會,就多了些許難度。為了不背負“國有資產流失”的罪名,他們寧肯把人才浪費在板凳上,也不會讓他們轉會。
上賽季,青島中能眼看主教練斯里斯科維奇沒有得到隊員們的認可,在聯賽只打了一輪的情況下,就直接剝奪了他的指揮權。事后,一家俱樂部領導聊起中能的這一決定時,意味深長地說:“民企的好處就是決策比較果斷,不管對或者是錯,先把決定做了再說……”
其實,魯能上賽季在教練使用上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但他們一直拖到聯賽快要結束了,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拿下”了滕卡特。很多人都承認,如果魯能早做決定,也不至于打到聯賽快要結束了,才勉強保級。
同省兄弟
越走越遠
國企有國企的底蘊,私企有私企的活力。貴為同省兄弟,這兩支球隊自成立之初,就是在交流和對抗中慢慢向前發展著。但最近幾年,兩支球隊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雙方之間似乎多了幾分戒心。
雖然魯能帳下有很多球員是青島籍,但他們基本是自小就在魯能的青訓體系下成名的。而從俱樂部層面上看,雙方球員的重磅交易并不多。2005年初,高明從中能轉會至魯能就是數得著的大交易了,此后的交流也多是小打小鬧。
2013賽季,想有所作為的中能早早就看上了魯能的李微、馬龍、馬興煜[微博]等人,結果一直等到最后,才只敲定了矯喆一人。同樣,在得知鄭龍想要轉會的消息后,青島中能寧肯先與廣州恒大[微博]、貴州人和[微博]等俱樂部交流,也不愿意把優先選擇權讓給魯能。這也許是德比球隊的一貫做法,絕不能既削弱自己,又補強對手。
但在表面上,雙方對這種隔膜卻各有說辭。“我們是真心想和魯能這個老大哥多交流交流,畢竟他們有足夠多的足球人才,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很有經驗,但似乎不知道該如何尋找突破口。”中能俱樂部的領導層表示。魯能方面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就是看中了青島的球員,也不會主動去談,因為不能去挖同省兄弟的墻腳!
是太客氣,還是有心結?唯一能肯定的是兩個俱樂部都在走職業足球的道路,卻很難有誠懇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