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在進行調查時發(fā)現,家樂福過街天橋、省博過街天橋、中心醫(yī)院過街天橋上都安裝了攝像頭,橋上安裝的警示牌顯示管理橋的是濟發(fā)物業(yè)。中心醫(yī)院過街天橋的管理人員周立升告訴記者,他們兩個人負責這座橋,白天晚上輪流,一天24小時都有人在值班,值班的時候要負責電梯的安全檢查、保潔和過街天橋的巡視,發(fā)現有人擺攤設點就要勸走,“這里都有監(jiān)控,公司還要不定時的巡查,一旦發(fā)現問題就會扣工資,要求很嚴。”
經了解,濟發(fā)物業(yè)只代管了4座橋,過街天橋的維護保養(yǎng)費用由政府支付。在這么好的管理維護下,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的中心醫(yī)院過街天橋還跟新的一樣,不僅橋面衛(wèi)生很好,也沒有亂貼亂畫和擺攤設點的。但是工業(yè)南路的三座橋,就不那么樂觀了,不僅橋面臟亂差,利用率很低,整座橋看起來也顯得陳舊。而經十路市立五院和千佛山醫(yī)院的過街天橋,成為了一個小商圈,橋上有人賣日常用品,橋下也成為小商販的聚集地,下雪后打掃也不及時。省博物館過街天橋自從建好了,就沒有通電,電梯成為擺設。
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yè)局道橋處新聞發(fā)言人表示,導致過街天橋管理混亂的原因是,這些過街天橋的產權不同,建設方和管理方不同,他們作為行業(yè)管理部門,也只是監(jiān)督協調,并不能強制。據了解,濟南市目前有過街天橋36座,其中政府投資興建和管理的只有12座,是在認識到過街天橋管理跟不上之后開始改變的,而剩余的24座天橋全部是由醫(yī)院、學校、建委組織進行的投融資企業(yè)自行建設的,誰建設產權歸誰,后期的管理維護也由誰負責,企業(yè)自己受益。企業(yè)對建設的過街天橋有15年的經營權,15年之后產權交還政府,管理也歸政府。
采訪中,有市民擔心,過街天橋要是沒人管的話,一旦出了安全問題怎么辦?應該根據過街天橋的年齡不同,制定不同的年檢制度,而且應該明確管理方和產權單位,市民發(fā)現問題可以及時通知對方,而現在天橋上都沒有所屬單位的名稱和聯系方式,就像“三無產品”一樣,讓人擔憂。
這位發(fā)言人表示,目前國家建設部對過街天橋沒有具體的管理規(guī)范,濟南市的過街天橋管理辦法也沒有出臺,作為行業(yè)管理的道橋處沒有對企業(yè)管理進行強制要求的依據。2011年,出于安全的考慮,道橋處組織企業(yè)召開會議,讓企業(yè)出錢,對所有的過街天橋進行了安全檢測,檢測出來的問題等都記錄在報告上,告知了產權單位。而對于市民最擔心的過街天橋安全問題,濟南市也沒有一個強制要求,“視不同的情況來定吧,安全第一。”
市民建議
過街天橋不單是個橋,該有“濟南味兒”
“濟南有那么深厚的歷史,有那么多文化名人,這些都是濟南人的寶貝啊,可走上我們的過街天橋并看不到這些東西,看到的只是冰冷的鋼架或混凝土地面。”對濟南充滿感情的陳先生,曾經在國外呆過一段時間,回到濟南之后倍感親切,他覺得濟南并沒有把自己的文化表達出來,讓外地人或外國人看到她的魅力。陳先生走過濟南的很多地方,在一些墻體上,他看到了泉或文人名士的介紹,有的地方還有一些古代的故事,但他覺得這些都是表面的功夫,對于濟南這座城市的宣傳還遠遠不夠。“濟南的很多過街天橋僅僅是作為一座讓行人過街的工具,就是單純的過街橋,沒有多少美化,雖然有的橋體上有廣告,但那也只是面對馬路的兩面,而走上橋的行人看到的只是鋼鐵架構或混凝土的地面,完全沒有欣賞的價值。”
陳先生認為過街天橋也是一個窗口,一個展示濟南文化的地方,不僅要打扮的美麗養(yǎng)眼,還要裝扮的很有文化和內涵,“讓天橋有濟南味兒,有文化味兒,讓那些不熟悉濟南的人走上橋之后就被吸引,不愿意上橋的人也被吸引過去才行。讓行人過街成為一種享受,一種休閑,而不是匆匆而過,不留下一點印象。”
補建天橋問題多,過街天橋能不能與道路一起規(guī)劃?
濟南市的過街天橋很多為補建的,道路建設好了之后,才根據道路兩側居民的需求逐步增加過街天橋的建設,但補建時遇到了很多難題,選址困難是其中之一,由于受限于道路兩側的建筑和空間,過街天橋的設計也只能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局限很大。市民朱先生告訴記者,他不走家樂福天橋的原因就是走橋下更方便,天橋的馬路兩側進出口一邊只有一個,路邊的進口在橋體的北側,從南邊過來的行人需要繞行到橋北才能上橋,很不方便。“讓人覺得不受歡迎一樣,你看中心醫(yī)院天橋,一邊有兩個進出口,哪邊都能上,自然走的多啊!”而據了解,當初建設家樂福天橋的時候,選址就遇到了困難,再往南堵了超市的大門,再往北堵了公交車停車場,受道路兩側空間的限制,只能一邊建設一個進出口。
朱先生建議,作為城市道路基礎設施之一,過街天橋應該與道路一起規(guī)劃,因為道路建設的時候,路兩側也有規(guī)劃,可以根據規(guī)劃來一起設計天橋,以避免補建時的局限。
過街天橋能不能無障礙設計,讓嬰兒車也能走?
“其實不是我不想走過街天橋,而是沒法走,我用小車推著孩子過馬路,心里非常緊張,可是天橋都是臺階,車子上不去啊!”昨天下午,記者在中心醫(yī)院門口看到,有女士用嬰兒車推著孩子去路口繞行,而在家樂福過街天橋下面老人推著孩子也在車輛中穿行,看著挺危險的。
市民李阿姨就住在歷山路解放橋口,經常用嬰兒車推著孩子到超市里玩兒,過馬路也成為她每天的必修課。“其實每次推著孫子過馬路的時候,我都很緊張,這個路口有公交車、自行車,還有很多車在這里調頭,確實挺危險的,但沒辦法啊,我年齡大了,車子又沉,一個人沒法把孩子搬上橋啊!”李阿姨很希望過街天橋也能夠有那種超市里能推車子上下的電梯,“那種電梯輪椅和嬰兒車都能走,即便沒有電梯,也可以在臺階邊上設置一些防滑坡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