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00,裝修送到家!”看到這樣的裝修廣告,也許有消費者會動心。但干了10年裝修的小老板趙先生告訴記者,低價攬客是業內常用手法,消費者最好別盲目貪便宜。
“新房裝修時,裝修公司報價35000元。結果光水電改造就比預估的多花了4000多元,還不斷增加新項目,預算一超再超,最終決算時花了5萬多!”說起去年的裝修,家住濟南高新區的朱月還是一肚子牢騷。
“裝修套餐”一口報價、列出詳細名目,很有吸引力。濟南市民劉欣就用了這樣的“套餐”。真干起來,發現其中有很多問題:“水電改造、吊頂等項目沒包括在清單內,有些材料雖然注明了品牌,但標的是最低檔的,要升級再加錢。套餐內的櫥柜尺寸、乳膠漆面積根本不夠用,多出部分卻比市價貴不少。”
趙先生說,前幾年房市火爆,冒出了好多裝修公司,競爭激烈,利潤實際已經很低!跋M者可以想想,現在一個木工一天工資就200元,鋪地磚的一平米15元,再加上業務員提成,設計師、公司經理所得,總體下來價格怎么可能太低。”
省建筑工程管理局裝飾裝修管理處處長劉玉濤建議消費者,一定要簽好合同。把要干哪些活都列出來,要拉出用料清單,越細越好,具體到每種材料的名稱、品牌、型號、規格、等級和數量,甚至櫥柜價格包不包括五金件這樣的細節,也盡量明確,防止“活越干越多”,預算一超再超。
省消協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中途更改設計怎么算價錢,最好在合同中約定。濟南消費者付女士半途取消了玄關上的一個設計,結果裝修公司稱,那全部裝修就不能執行原來談好的折扣了。結果,付女士為了維持折扣,玄關上的花樣沒做,還是花了一半的錢。
以次充好偷工減料
裝修材料雜多,檔次紛繁,加上隱蔽工程多,消費者搞不清施工要求,給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偷工減料提供了機會。
禹城市工商局提供了一個案例,家住禹城市明星花園的王先生,2012年冬季供暖前找到一家裝修公司,將自家110平米的房子改成了地暖。結果樓下住戶發現客廳屋頂不斷滲水,涂料大面積脫落。王先生打開地板,發現是分水器與管道連接處漏水,原本應該用銅的連接件,改裝時卻用了塑料的。
近日,寧津消費者李先生在某建材城以每片43元的價格,訂購了180片某品牌瓷磚。為了保證樣貨一致,心細的李先生把樣品上的標志印在紙上保存了起來。10天后瓷磚送到,李先生發現,瓷磚雖然在外觀上與樣品幾乎一模一樣,感覺質量卻不一樣。到店里實地一比,真的比當初的樣品薄,標志也不一樣,根本不是一種貨。
劉玉濤告訴記者,偷工減料主要發生在隱蔽工程上,如該加襯、防水、防銹、防腐、防火的,不按國家規范處理!氨热,包暖氣的木料應該作防腐處理,石膏板的接縫應作防裂處理。一旦做完,包在里頭,根本看不出來!
記者了解到,裝修的技術標準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規范裝飾裝修行為的,我省現行的是《山東省建筑裝飾裝修管理辦法(省長令第208號)》。
要選擇有資質裝修公司
裝修帶來的室內空氣污染問題,現在很多消費者都意識到了,選購油漆、膠合板、刨花板、內墻涂料、塑料貼面等材料時都分外小心。劉玉濤提醒消費者,收貨時要注意驗貨,看材料的外觀、標準、合格證,確保用料達到預定的等級。
他建議,為了約束裝修公司,環境質量最好在合同中注明,如“裝修后室內要達到國家規定的空氣質量標準”。一旦有糾紛,消費者有據可依。雖然檢驗費不菲,但一般是誰輸誰掏錢。
除了空氣環境,裝修中還有很多細節影響居住安全。如按照《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吊頂工程的木吊桿、木龍骨和木飾面板必須進行防火處理,金屬吊桿、龍骨應經過表面防腐處理;吊頂工程中的預埋件、鋼筋吊桿和型鋼吊桿應進行防銹處理。
劉玉濤建議,家庭裝修和工程裝修一樣,消費者最好選擇有資質的裝修公司。目前我省有建筑裝飾裝修資質的裝修企業1500多家,其中做家裝的占少數,消費者接觸裝修公司時要注意其資質證書。最好不要用“馬路工程隊”,出了問題,人都找不到。
■相關鏈接
2012年,全省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投訴680件,投訴量占投訴總量的比重由2011年的1.2%上升到2012年的2.0%,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質量、價格和營銷合同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的經營者售后服務差,售后服務承諾難以兌現,甚至故意拖延時間不予解決。二是有的經營者遇到消費糾紛選擇推責,特別是通過散賣店或網絡購買的家居裝飾建材,解決起來難度較大。三是有的經營者弄虛作假欺騙消費者,具體表現在商品質量不合格,以次充好;價格水分大,導致消費者多花冤枉錢;虛假宣傳,實際送貨商品與宣傳時的商品質量不一致。
省消協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房屋建材或接受服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選擇正規的經營者,查看其營業執照、施工資質、家庭裝修資質,以及設計師的執業資格。二是要做到科學消費、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攀比跟風。三是要掌握必要的證據,索要必要的發票和憑證。四是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維權,依法維權,向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或消費者協會進行申訴或者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