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在解放路北側、山大路西側的華強電子世界北側,4棟29層的高樓已經拔地而起,工地上仍有機器在運轉。2009年,這塊面積為45畝的土地以6.57億元的高價賣給深圳華強地產,約合每畝1460萬元,成為當時濟南的“地王”。
3月25日,原城建學院地塊拍出11.9億的價格,地上樓面地價每平方米近13000元。近年來,不少高校外遷,市中心原址地塊拍出高價,建成住宅或商業樓房。專家表示,高校舊址賣出高價,與高校所處地段優越關系密切,而與高校本身沒有關系。
高校舊址建高樓 均價每平方米17000元
3月26日,市民趙女士站在自己辦公室的大樓上遙望不遠處的華強電子世界,那里曾是她度過3年大學青春歲月的地方。2005年,趙女士從濟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在學校附近山大路上的一家公司找到工作。“畢業8年,我就在學校周邊生活、工作,看著學校改名、遷址,新的高樓建起,心里難免有些失落。”趙女士說,“現在同學聚會連個回憶的地方都沒有了。”
讓趙女士失落的不僅是無處安放的回憶,還有越漲越高的房價。由于在附近工作,趙女士很想在這里買一套小戶型的房子,不過房價讓她望而卻步。華強國際中心一位銷售人員介紹,目前新建的4棟高樓已經接近清盤,不少戶型已經沒有了。“我們這里主要銷售40平方米-60平方米的小戶型,樓高29層,均價在17000元左右。”該銷售人員介紹,“西側空地還會再建住宅樓,以大戶型為主”。
高校外遷 原址地塊屢賣高價
高校遷址,舊址賣出高價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3月25日,原城建學院地塊吸引萬科、中海等6家重量級房地產企業競拍,最終拍出11.9億元。經過計算,居住用地地上樓面地價每平方米接近13000元。業內人士表示,建成后每平方米價格可能會達到18000元,如果加上精裝修,房價可能超過每平方米20000元。
2010年,小清河附近的山師北院地塊被北大資源山東地產以2.25億元的價格競得。競拍過程毫無懸念,當主持人宣布地塊起拍價為1.18億時,北大資源當即舉牌直接報出“2.25億”,前后過程不足一分鐘。折算后,這塊不足38畝的土地以每畝近593萬元的成交價格晉升為濟南當時的“城北地王”。根據規劃,它所在的徐李片區將建成以商住、文教為主的現代新城區,并打造體育公園、重點中學等亮點工程。山師北院原址仍作為教育用地,會被打造為濟南市北部的重點中學。
像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和平路中段原山東建筑大學地塊、文化東路原山東藝術學院南院地塊也都賣出較高的地價,目前已經建設成為住宅或商業樓房。
區位優勢是高價主因 與高校無關
高校舊址屢屢賣出高價,究竟是什么原因?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表示,高校舊址一般處于市中心的黃金地段,土地價格高是區位優勢造成的,與高校本身無關。“一塊土地的價值主要是看土地的位置和它周圍的投資環境。”李鐵崗說。“高校所處的位置決定它的價值。”
就濟南來看,高校的老校區大多處在市區繁華路段,而且都有很大的面積,地塊規整,拆遷方便。對受土地資源短缺困擾的開發商來說,這種商機決不會輕易放過。
李鐵崗介紹,高價土地往往產生于拍賣現場,由于競拍現場的不確定性,例如競爭對手的反應等,可能會造成高房價。“所以說競拍企業在現場有可能出現非理性行為,拍賣出現的高價只是特例,無法反映房產市場的均衡價格。”李鐵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