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的“掛羊頭賣狗肉”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以次充好問題了。記者決定追本溯源,前往山東追查這些可疑肉卷背后的秘密。
山東陽信是個小縣城,不過肉制品加工廠卻有大大小小將近兩百家。暗訪中記者了解到,在當地出產的各類肉制品當中,價格最低廉的就是一種用鴨胸脯肉加上羊尾油制成的復合肉卷。
雖然這種復合肉卷里基本就沒啥羊肉,可外包裝上還是被貼成羊肉卷或是小肥羊,一些廠家還向記者夸下海口,標簽想貼啥就能貼啥。
記者走訪了20多家肉類加工廠。這種復合肉卷的報價基本在每噸1萬3到1萬5之間。然而,記者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加工包裝之后復合肉卷的出廠價幾乎與作為原料的鴨胸脯肉進價持平,甚至還略低。難道廠家做的都是虧本買賣?當然不會是這樣。記者發現,為了降低成本,一些廠家在加工肉卷時會注水。
加了水的復合肉卷切片放在手上,短短幾十秒就化了,手上滿是水。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確保加到肉卷里的水分不流失,他們還會在里面加一種叫保水劑的東西。
據介紹,食品用保水劑是一種復合磷酸鹽,在肉制品中,每千克不得添加超過5克。要是一百斤加一斤,就等于超標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