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工期一拖再拖 耗資一再追加
記者發現,“中海航母”位于濱州中海國家水利風景區,外型幾乎完全仿照美國的尼米茲企業號,曾被當地官方認為是濱州新區標志性建筑。
但根據其官方歷年來的公布情況看,“中海航母”的建造和運營卻并不順利。有關人士告訴記者,該項目2003年5月28日正式奠基,濱州市旅游局投資3000萬元,預計2004年5月份完成土建工程進入裝修階段,2007年初可完工投入使用。但據當時的招標公告,2007年項目已投入9000萬元,精裝修工程卻尚未進行。
2008年,濱州市旅游局局長李軍曾對外稱,“中海航母”最初計劃投資3000萬元,后期需要在人工湖中澆筑地基和立柱,3000萬元在完成基礎建設后就已花完,不得不追加4000萬元。
當地人士告訴記者,2007年,甲板以上部分已有商家入駐。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在最初投入使用的一年多時間里,“中海航母”曾經火爆一時。
周先生是中海附近的居民,“以前這邊是一片沼澤地,‘航母’開放后,這里有段時間變得很熱鬧,經常有各種文藝演出,連周邊縣城的人都開車來這里吃飯。”
然而,僅僅經過幾年之后,航母便不復當日之盛景,原先在此經營的店鋪紛紛撤離,來游覽的人也越來越少,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閑置狀態,現在少有人問津。
三家公司均有旅游局影子 當年重點工程都不愿提及
記者采訪時發現,如今負責“航母”日常維護的濱州中海航母餐飲娛樂有限公司,并非當年的項目開發單位。
據2005年“濱海航母”相關工程的招標公告,當時的項目開發單位是濱州市武圣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文博會公布我省重大工程時,項目開發單位又變成濱州新中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記者調查發現,濱州市武圣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50萬元,濱州新中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為50萬元。加上目前中海航母餐飲娛樂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在工商部門注冊的職工人數都不超過10人,在出資方一欄,標注的均是濱州市旅游局和濱州市旅游質量監督檢驗所。
在武圣和新中海兩家公司的對外宣傳中,稱負責人為張振泉,據了解他是原濱州市旅游局副局長。記者從濱州市旅游局獲悉,如今,濱州中海航母餐飲娛樂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原濱州市旅游局副局長紀在珍。他告訴記者:“我都已退休五六年了,雖然是我一直在守著‘航母’,但也只是在做一些保衛、后勤工作。現在‘航母’應該已移交到了市里,由市里領導直接統籌安排。”
紀在珍對記者坦言:“不經常在(公司),偶爾過去,除了我,這里還有幾個保安。”“中海航母”當年是濱州市政府的重點工程,是濱州旅游業的最大亮點。但十年過去后,記者再次聯系曾經參與項目的政府人員時,卻沒有人愿意提起。
在2004年的招商公告中,曾多次出現時任濱州市旅游局局長朱洪星的名字,他對記者稱:“我就接手了一年,當時還在建設中,不久就走了,之后的情況就不了解了。”而現濱州市旅游局局長李軍,則以“現在不適合采訪”為由拒絕。
景區周邊 承載力有限
小孟大學畢業后就回到了濱州,在中海附近的一家銀行工作,他每天下了班,都會來中海走走。“中海曾經就是一片沼澤地,現在成了景區,濱州現在還是三線城市,輻射力還是太有限了,每天來這里的,也就是附近的居民,這邊算是濱州的新城,本來居住人口就不多。”小孟說現在中海附近新建的小區入住率不高,“‘中海航母’剛剛運營的時候,來的也都是城區的人,大家看多了,也就不新鮮了。”而附近居民又沒有長期的消費能力,“新區周邊都是農村,他們怎么能舍得去‘航母’吃什么大餐呢?平時來這里的都是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也就是走走逛逛,也成不了堅固的消費人群。”記者在“航母”附近,也看到了一些小餐館、小茶館,但經營狀況也都不是很好,連小商小販都不經常在這里做生意。小孟也說,不只是“中海航母”發展遇窘,“同期建設的濱州國際會展中心也沒有發展起來。”
人造景區無規劃 早晚被淘汰
在今年1月份召開的濱州市兩會上,該市政協委員王敏忠根據“中海航母”的情況,提了一份議案,調查分析了“航母”發展遇冷的原因和發展對策。經過多方打聽,記者聯系到他,“我也是兩年前才關注到‘中海航母’,有空會去景區附近散步,這個龐大的建筑,孤零零的放在那里,已閑置了這么多年,內部設施很多都荒廢了,看著挺可惜。”
議案提出后,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復,王敏忠說當時的議案里,他提到了幾點原因和建議,“短暫的興盛一是得益于政府的多方面支持,除了對商家減免費用,還能把一些活動安排在上面。二是得益于市民游玩的獵奇心理,新鮮勁過了,也就沒有這份熱情了。人造景區,如果沒有長遠的規劃,早晚會被淘汰出局的。”
而對于未來的發展,王敏忠建議可以從培養人氣開始,“單靠旅游或商家經營的路子顯然走不通了,可以讓濱州市與‘水’、‘海’甚至‘培訓’有關的單位托管,還可以通過在‘航母’上承辦一些活動來提高人氣。”
還有人士稱,旅游開發需要走市場路子,而不是簡單的行政方式,旅游景區產業,需要回歸專業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