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5月12日訊(記者 桑海波 實習生 李智) 自4月12日金價大跌至今剛好一個月,“中國大媽”掀起的搶金潮逐漸消退,抄底掃金的大多數人不但沒賺錢甚至還被套。很多“大媽”卻不懼短期被套,稱買金只為保值增值。
“現在成交量有所回落。不過,在外界大肆宣傳下,更多市民開始關注黃金投資了。”濟南濼源大街某銀行網點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現在每天還有不少市民來網點咨詢、購買黃金。
回顧這波行情,4月12日,金價盤桓了四個多月后開始大幅跳水,當天金價收盤于1478.35美元/盎司,暴跌5.3%。4月15日,金價繼續下跌,盤中跌破1400美元/盎司。此后,金價逐漸企穩,截至5月11日中午,國際金價報1448美元/盎司。
“從目前看,由于金價波動加之交易手續費,除了買到最低點的客戶,多數人實際上并沒有賺到!敝袊饚艥弦患覍Yu店的負責人稱。
工行濼源支行工作人員介紹,該行“如意金”投資金條,買入價是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的行情進行浮動,而回購的話則要在當日交易金額上每克收取15元的手續費。而在金店,購買和回購所需支付的手續費也在15-17元/克。
逢低掃金卻沒有賺到錢,不少“中國大媽”對于短期被套卻不以為意!袄习傩諞]有合適的投資渠道,不買黃金買啥?”家住趵突泉附近的市民吳女士說。存款利息低、房產投資受限、股市不給力,在很多市民眼里,黃金還是眼下最為靠譜的投資品種之一。
“前些天,我趁著價低買了一條金項鏈和金耳環等首飾,買首飾金是為了消費,只要認為價格買得合適就行,無所謂賠賺!绷硪晃弧按髬尅闭f。
省城銀行人士分析,面對通脹的壓力和投資渠道的匱乏,市民買金從家庭資產多元化角度是合理的,但是需要注意配置的比例和買入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