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5月30日訊(記者 李淼)30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舉行,會上印發了《山東省人大城鄉建設與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關于全省貫徹實施<山東省道路運輸條例>情況的調研報告》。近年來,山東省交通運輸系統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快推進工作指導轉變,提出并不斷完善了構建大路網、大港航、大物流、四化管理、公共服務“五大體系”。
相關報道:山東2013年開建6條高速公路
全省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居全國第一位
截至2012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4.4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75公里,通達90%以上的縣(市、區)。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38714公里,居全國第一位。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1.96萬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比例達到99.78%。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56公里。12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規劃、建設全面啟動,全省等級客運站、貨運站分別達到1367個、511個。道路運輸場站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建設規模物流園區(中心)項目40個,培育大型物流龍頭企業65家。全省營運性汽車發展到105萬輛。深入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在全國率先調整高速公路最低收費標準,先后撤銷和遷址26個普通路橋收費站。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進程,“十一五”以來全系統實際利用外部資金1075億元。山東省交通經濟指揮中心開通運行,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車道達到428條,新能源汽車達到7.1萬輛。
成就:山東省成為全國首個開通國際陸海聯運項目的省份
堅持以人為本和民生優先,促進了城鄉群眾便捷出行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省共簡稱6.5萬個行政村招呼站、候車棚、站牌,開通通村客車13774輛,班線4519條,100%的鄉鎮和99.8%的行政村通了客車。省交通廳組織開展城鄉客運公交化試點,12個試點縣(市、區)已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交。
堅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了道路交通運輸與現代物流業的深度融合。山東省成為全國首個開通國際陸海聯運項目的省份,全省19家運輸企業成立了甩掛運輸聯盟。先后分三批在41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交通物流試點。
堅持標本兼治和固本強基,促進了道路運輸安全穩定發展。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促進了道路運輸綠色低碳發展。2012年全省新增系能源汽車1.7萬輛,總數達7.1萬輛,同比增長30.8%;新能源公交車達到9597輛,占城市公交車總量的25.7%;全省道路運輸企業自備加氣站達到33個;全省道路運輸行業獲得國家節能減排補貼資金5745萬元,補貼總額居全國首位。
不足:出租汽車客運經營還有待進一步規范
目前,全省道路運輸還存在不足和困難。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配套政策法規還不健全。出租汽車客運經營還有待進一步規范。道路貨運公司化和規模化經營還有待進一步推進。汽車租賃業還處在粗放式發展階段。
因此,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促進條例的貫徹執行;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執法水平;加快省級立法,進一步落實城市公共交通有先發展戰略。
相關報道:青銀高速青島收費站2014年北遷 8.8公里路段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