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由舜網舉辦的泉水節網友原創文化衫首次義賣效果良好,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踴躍購買文化衫。6月1日和2日,舜網將在濟南華強電子世界(山大路和解放路交界處)和山東交通學院長清校區,同時開展第二次義賣。
本次義賣,市民所購買的每一件文化衫,有10元錢將用于公益事業,分別定向捐助于濟南市兒童福利院和山東交通學院的貧困大學生,善款的具體用途將在舜網實時公示,歡迎社會各界監督。
為支持公益事業,濟南華強電子世界特意為每天前30位購買者準備了一份禮品,價值20元的A里蛋糕券、雨傘、時尚鍵盤杯三者任選其一,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與此同時,創意泉水節文化衫設計仍在火熱征集中。作品要求:以濟南泉水節為主題,承載鮮明濟南元素,能夠體現泉城文化內涵。歡迎廣大市民將作品投遞到舜網郵箱:e23qmt@163.com,咨詢電話0531-82886541。 (高丹瓔)
“泉水衫”誕生記
近日,由元首針織設計并生產的首批泉水節T恤衫、文化衫交付使用。款式時尚、色彩多樣的“泉水衫”受到不少泉城百姓的歡迎。那么,“泉水衫”究竟是如何生產出來的,一件小小的服裝又包含了哪些獨到的工藝,昨天,記者來到首屆濟南泉水節文化衫、T恤衫官方唯一推薦設計、制作單位——— 濟南元首針織股份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沒有飛絮的編織車間
一件“泉水衫”的誕生要經過多道復雜的工序和流程,而源頭要從織布說起。伴隨著“隆隆”的織布聲,記者走進編織車間。與想象中的“漫天飛絮”不同,這個車間異常的干凈。“這是先進織布機器的功勞。”編織車間負責人邊說邊指給記者看,“這是從德國進口的最先進的織布機,紗線通過密閉管道傳送到織布機,實現了送紗過程不與空氣接觸,有效避免了在紡織過程中產生的飛絮,從而保證織出的坯布光潔度較好。”
隨后,記者跟隨車間負責人來到檢驗環節,在這里,織好的坯布放置在驗布機上,將由工作人員完成“智能化”檢驗。車間負責人介紹說,為保證“泉水衫”質量,公司特地精選了最適合做T恤衫的精梳紗用來織布,使織出來的布料更為柔軟舒適。
全程漂洗一體化運作
七分底子,三分染色。五顏六色的“泉水衫”,是如何染色出來的呢?接下來的漂染環節為您揭曉。踏入染色車間,記者的目光被一連串運行的機器所吸引。在機器的一端,放置在一樓小車里的坯布被牽引帶抽拉上來,進入機器中開始它的染色旅程。說起這臺機器,車間負責人頗為自豪,“過去要用五個大罐,而且各環節之間是斷開的,費時費力,而現在有了這套漂洗一體化設備,不僅效率高了,還環保。”
記者看到,整個流程中坯布通過弧形曲線管道快速流轉,用車間負責人的話來說,擁有了這套自動化的設備,僅需兩名工人便可完成工作。車間負責人拉著記者來到一旁的控制室,屏幕上的溫度數值如心電圖一般顯示出跳動的曲線。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臺控制設備可實現溫度、濕度、PH值等自動檢測,隨時監控各項指標。通過這臺一體化設備漂洗出來的布料,不僅光澤度好,而且沒有一點褶皺。
一件成衣4道檢驗
刨去先進的設備,元首針織嚴格的檢驗工序讓記者感觸最深。染好色的布料來到成衣車間,首先要面對的便是兩道檢驗關,綜合檢驗和裁片檢驗。成衣車間負責人說,這是為了對一等品和合格品進行分類。
在檢驗完成后的縫紉環節,幾十位紡織工人在一臺臺縫紉機前緊張忙碌著,款式各異的“泉水衫”將在這里完成它們最后的“著裝打扮”。
與成衣環節交叉進行的,是另一個車間的印花環節。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方便印花,來到此環節的都是衣服的裁片,“一件‘泉水衫’印花最少需要印13版,最多的甚至需要印19版。”
印花完的裁片,重新回到成衣車間實現“合體”。在成衣車間,巡回質量檢查員定期巡檢,在縫制成衣后的熨燙環節,工作人員還需對衣服表面進行檢驗,防止出現疵點。算下來,僅在成衣車間,就要經過4道檢驗關。“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嚴格把關才能出精品。”成衣車間負責人說。
自此,一件“泉水衫”便實現了從坯布到“彩妝”的華麗轉身。
(本報記者 李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