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報6月4日訊 山東省打擊保健食品“四非”專項行動宣貫會,4日在濟南召開。記者了解到,在這次的打“四非”行動中,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違法銷售保健食品的行為將作為重點打擊對象之一。
“目前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到的投訴中,有60%涉及會議營銷、公益講座或者免費體檢、旅游等形式。”省食品藥品監督局保化處副處長張國棟表示,這些銷售手段主要面向老年人,影響非常惡劣。
張國棟說,以會議、講座形式進行違法銷售保健食品,違法的情況大約有五種。“產品有問題,抽檢的指標達不到質量標準的;假冒偽劣產品;產品中違法添加了藥物的;虛假夸大宣傳號稱‘包治百病’的;沒有取得相關許可證的經營行為都屬于違法會議宣傳模式。”
據介紹,當前很多所謂的保健食品采用會議營銷進行銷售。在當天的會議現場,張國棟被問到15個問題,其中9個問題與“會議營銷”有關。開會賣保健食品到底違法不違法?成為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關心的主要問題。
“從前年開始保健食品營銷行業出現‘快銷’這種銷售模式,影響很壞。”多家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表示,“快銷”模式是目前影響最大最壞的。
到底什么是“快銷”呢?“銷售的保健食品價格不低,但是贈品很多,給你的感覺就是占了便宜。”山東省保健科技協會副理事長趙鐵鎖說,他們采用的就是虛高價格、贈送禮品等手段吸引消費者,結果引發大量投訴,嚴重影響了保健品市場的形象。
在這種銷售模式中,有不少產品并不是保健食品。很多是假冒別人的產品進行生產銷售,假冒產品里面亂加藥,擴大宣傳的情況十分突出;還有的銷售的只是食品,根本不是保健食品。
張國棟還表示,減肥類、輔助降血糖、輔助降血壓、輔助降血脂、緩解體力疲勞、改善睡眠類等保健食品,容易被違法添加藥品,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其成分。“對于會議、講座方式銷售以上產品的,監管部門也會重點抽查產品是否有非法添加”。張國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