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太行山支教去!
去年7月份,12位山大學子一起來到山西省靈丘縣貧困山區開始了一年支教行動。一年時間即將過去,他們的支教生活過得怎么樣?從中收獲了什么?5月中旬,記者跟隨安利山東分公司的工作人員來到他們支教的山區學校。
90后女生與男友結伴支教
張婷婷是山東大學管理學院的學生,她現在在靈丘縣上寨中學教初三數學。嬌小可人的張婷婷挺善談,也很愿意與別人分享她的經歷。太行山上的陽光太強,張婷婷出門的時候總會帶著一把遮陽傘。
作為90后的她,早已經適應了太行山上晝夜溫差大的氣候,也適應了學校里單調甚至有些簡陋的伙食。“這里幾乎每頓飯都是面食,菜基本是土豆、豆腐,很少能吃到肉。”她笑著說,雖然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一開始也吃不慣,但是后來還是慢慢適應了。
由于當地是山區,孩子們大多離學校較遠,為了讓孩子們能在家多呆一段時間,靈丘縣的學校將上課的周期改成十天一個大周,之后放假休息四天。
孩子們放假,這些來自山東的支教老師卻無法回家,最遠就是到縣城洗個澡,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在大山里待的時間長了,慢慢有一種被封閉起來的感覺。”在下關中學支教的付文濤說,他是張婷婷的男友,雖然兩人不在一個學校,也會抽空見一見。張婷婷說,畢業那年他們是相約一起來這里支教的。在這樣的大山里,他們給孩子們帶去夢想,也磨練著自己的青春和愛情。
“來到這里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付文濤說,夢想很重要,他們會在不久的將來離開這里,但是夢想會永遠留在孩子們的心里,這就是他們支教的意義。
濟南女孩學會當地方言
山西省靈丘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位于大同市的東南方向,這里緊靠著綿延千里的太行山脈,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就發生在這里,而平型關中學在平型關大捷舊址一側的半山腰處,這個學校周圍都是大山,顯得很偏僻。來自濟南歷城區的山大學子商琪從去年7月份開始到這里支教。學習金融專業的她經過前期培訓,負責教初一學生英語。
“剛來的時候,這邊的孩子說的山西話,聽不大明白。”商琪說,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后,她才漸漸聽懂當地方言。與商琪一樣,在平型關中學支教的還有來自北京的崔成偉,他是這個支教點上四名老師中唯一一名男生,負責給初一和初二的學生教授地理,兼職負責照顧這三個女生。愛說愛笑同時又會彈吉他的小崔,很快便跟孩子們打成了一片。
“若干年后回憶時,我們會驕傲地說,自己曾經青春過。”在下關中學支教的濟南學生董昕笑著說,他也聽說過最近比較火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但是由于在山區支教至今還沒有看過,“有多少人在年輕的時候支教過?我們來了,我們用支教來向終將逝去的青春致敬!”
相關鏈接
支教接力走過十年
自2004年起,安利山東分公司便與山東大學開展了合作,每年派出研究生支教團赴山西,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個春秋。在合作中,安利山東分公司與歷屆山大支教團緊密合作,陸續為獨峪、上寨、平型關、下關等中學援建了圖書室、電腦室;為上寨中學援建了校園廣播室;為獨峪中學援建了“安利山大井”;為下關中學援建了“安利健康水爐”、“安利陽光浴室”、“籃球場”等校園教輔設施,改善了支教學校落后的硬件教學環境。
與此同時,安利山東分公司還通過設立“安利助學金”項目,資助了支教學校250名瀕臨輟學的優秀貧困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