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都會有不少志愿者來到養老院為老人服務。 記者 王震 攝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底,威海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有55萬人,占人口總數的21.7%。也就是說,平均不到5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而且平均每年還在以3%的速度增長。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體,要讓他們都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并非易事。
怎樣才能真正讓老年人安享晚年,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眼下,威海市存在養老護理員短缺、養老機構“一床難求”的情況。為破解養老難題,威海著力抓養老護理員培訓、社區養老配套、居家養老等,2015年前,逐步形成“9073”養老局面,即90%的老人為家庭養老,7%的老人在社區接受養老服務,3%的老人享機構養老服務。
□本版統籌 劉 潔
□本報記者 許君麗
60周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21.7%
據統計,2012年底,威海60周歲以上老年人有55萬人,占人口總數的21.7%,遠遠高于全國和全省14.3%的比例,平均不到5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而且平均每年還在以3%的速度增長。
2012年,威海市老齡辦調查,威海老年人呈現出“三多”的特點,即高齡老人多,80歲以上8.3萬人,占老年人的15.9%,平均6.3個老年人中就有1人高齡;空巢老人多,占老年人的68%,其中,三無老人都由政府供養,與子女在一個城市的空巢老人占65%,與子女不在一個城市的占13%;失能老人多,也就是吃飯、穿衣、洗澡、上廁所、上下床和室內走動6項中有一項以上不能自己獨立完成的老人,威海全市有6.5萬人,占老年人的12.5%。
老人如何養老?調查顯示,當前年輕人對父母的養老問題,因為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的占54.1%;承擔多位老人養老負擔的占53.4%;無法把父母接到身邊照顧的占39.7%;急需護理、醫療康復的占32.8%;無法滿足父母情感需要的占31.5%。而實際上,老年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子女的親情,更需要專業人員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和臨終關懷,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亟待解決。
養老床位“一位難求”
目前,威海共有養老機構88家,床位1.3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27張,高于全省23張、全國19.7張的平均水平。但總體來說,公立養老機構床位都較緊張,私立養老機構則呈季節變化,“候鳥老人”較多,養老機構床位仍是“一位難求”。
今年,威海出臺《關于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到“十二五”末,全市將新增養老床位3500張,養護型和醫護型床位占到各類養老床位總量的30%以上,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5張以上,日間照料服務覆蓋全部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農村社區。《意見》出臺后,截止今年4月底,威海養老機構新增床位5000張,遠超出計劃;今年年底前將建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間166個;居家養老信息平臺年底前將覆蓋全市城鄉,按90%的老人居家養老計算,將有49.5萬老年人能享到居家養老服務。
護理員難招,多缺專業知識
“硬件”條件達到了,“軟件”服務能否跟到位呢?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快,“養老護理員”這個新型的職業也就隨之出現。但在威海,養老護理員隊伍卻非常短缺,而且養老護理員大多數未經過專業培訓,整體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威海從事養老服務的專職人員約1000人,其中,持證上崗的不足100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人員多是社區工作人員或志愿者兼任的,只能滿足于老人簡單的照料需求。威海養老護理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員少,特別是專業技能人員緊缺。
日前,威海市民政局副局長宋萍在威海養老護理員培訓班開班儀式上說,粗略計算,隨著威海養老床位、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的建立健全,3年后,威海市約需17332名養老護理員,是目前的17倍多。可以說,養老護理行業是朝陽產業,開展養老服務職業培訓,對于發展威海市養老服務事業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為此,威海市民政部門聯合威海市人社部門開展養老護理員培訓,培訓后考試合格,可獲得全國通用的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2015年,威海市將基本實現養老護理員全員持證上崗。
在醫院,老人也可舒服養老
養老可以到老年公寓、養老院,可以到社區托養養老,可以居家養老,除了這些,醫院其實也可以舒服養老。
去年,威海光華醫院在老年科室基礎上,開設了公寓式托老養生中心,醫院專業的醫療護理人員全程為老人服務,彌補普通養老機構無醫療資質的缺陷。
托老養生中心硬件設施齊全,設有閱覽室、棋牌室、健身房、高級餐廳、娛樂室等,并設立有三人間、雙人間及單間,共30余床位。托老養生中心是專為老人打造的養老服務公寓,老人在公寓里愉快生活的同時,可享受專業醫療護理人員提供的醫療服務,免去老人不能及時就醫的后顧之憂。托老養生中心里,護士隨叫隨到,并全程護理,如果老人得了急病,醫護人員會立即將其轉入醫院治療區治療。另外,經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批準,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海大老年康復中心也于2011年9月10日正式成立。康復中心主要的服務對象為一些老年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護理、醫療、康復等的非自理病人,即是一種集養老、護理、醫療、康復、臨終關懷為一體的養老醫療機構。
威海將建“9073”養老格局
90%的老人為家庭養老,7%的老人在社區接受養老服務,3%的老人享機構養老服務,為讓老年人安享晚年,威海市逐步形成“9073”養老格局。
近年來,威海把養老服務作為社會福利制度建設的重點,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具體體現在,建立完善城市三無、農村五保、城鄉低保、高齡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制度;全市共有養老機構88家,床位1.3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到27張,高于全省23張、全國19.7張的平均水平;社區老年活動場所2000多處,基本覆蓋了所有村居,社區日間照料中心50處,主要分布在城市社區,為老人提供日托服務;居家層面,創建了居家服務呼叫平臺12349,為居家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和緊急救助服務;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部分困難、高齡、獨居和“三無”老年人,每月為每戶提供不低于30小時的上門服務;采取政府補助的方式,在老年人家中設立鄰里養老互助點等等。
下一步,威海將以滿足老年人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完善體制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構建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實現養老護理員全員持證上崗,逐步形成“9073”養老格局。
□相關鏈接 政府出錢助四類老人養老
今年1月份,威海新出臺《威海市優待老年人規定》,威海將實行政府為部分老年人購買養老服務。
對居家養老且具有威海市戶籍的享受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待遇的老年人、城市“三無”老年人以及80周歲以上空巢老年人,根據本人申請,經認定后,由所在鎮(街道)免費提供短期托養、日間照料以及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購等居家養老服務,所需經費由所在市區和鎮(街道)財政共同承擔;政府興辦和支持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對上述老年人免收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