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渤海生態養護放流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海上養護放流現場。
齊魯網煙臺6月8訊(記者 付瑩)8日上午,由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煙臺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蓬萊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3山東渤海生態養護放流活動啟動儀式”在蓬萊市舉行。
此次放流分別在萊州、招遠和龍口設立分會場,以“關愛渤海家園,建設美麗海洋”為主題。總計將228萬尾優質魚苗投放到大海,其中包括牙鲆、黑鲪、海蜇、中國對蝦等8個品種。
山東省海洋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出席活動并講話,農業部黃渤海區漁政局、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部門領導參加啟動儀式。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良出席活動并講話,煙臺市副市長徐少寧主持儀式。
王良在講話中說,煙臺作為海洋漁業大市,已連續開展了30年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投入資金2.5億元。放流魚、蝦、蟹、蟄等水產苗種50億單位,為漁民直接增收20億元。此次放流將進一步喚起社會對海洋生物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有力帶動我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和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保護海洋資源與生態建設要成為全社會的自覺意識和統一行動,為維護渤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海洋做貢獻。
舉辦此次放流啟動儀式是我省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漁業和諧穩定的一項重要舉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洋資源保護工作,自2005年在全國率先設立漁業資源修復財政專項8年以來,全省各級上下聯動,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省級以上財政累計投入7.814億元,增殖放流各類水產苗種236億單位,回捕海洋增殖資源30.3萬噸,產值91.9億元,每年有近60萬漁民直接受益。
蓬萊市漁業協會副會長孫宗哲告訴齊魯網記者,“近兩年近海資源越來越少,可以說是整體下滑,放流之后有些品種明顯增加,魚、蝦、海蜇都比以前多。”
據悉,至2013年,全省漁業資源修復投入達到3.37億元。其中省級以上財政資金1.416億元,增殖放流各類水產苗種41.95億單位。連續多年的漁業資源修復行動得到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獲得各級政府、社會和基層漁民的支持與認可。
儀式結束后,有關領導及社會各界代表、漁民群眾代表以及志愿者共300多人參加了海上放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