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敏,出生年月:1922年,籍貫:濰坊昌邑,現住址:濱州惠民。抗戰經歷:國民黨魯蘇戰區游擊第四縱隊軍需處。(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崔圣武(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蘇慶昭(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殷延偉(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李玉夏(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孫晉良,出生年月:1920年,籍貫:濟寧市微山縣,現住址:濟寧市微山縣。抗戰經歷: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黃埔軍校本校16期1總隊炮科畢業,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軍屬炮兵營上尉連長,參加洛陽保衛戰。(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王建,出生日期:1925年,籍貫:濰坊,現住址:青島。抗戰經歷:黃埔軍校十八期一總隊三中隊畢業,中國駐印軍直屬汽車兵團第一團上士班長,曾參加中國遠征軍入印、緬作戰。(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段兆楊,出生日期:1920年,籍貫:山東濰坊,現住址:山東濰坊。抗戰經歷:黃埔軍校七分校17期12總隊三大隊步兵科畢業,國民革命軍第92軍21師63團2營4連上尉連長。多次參加對日作戰,頭部至今仍有炮彈皮。(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郭冠杰(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耿介(齊魯網發 山東商報/劉暢 攝)
齊魯網濟南7月9日訊(記者 張曉博)由齊魯網、山東商報、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聯合,國內首家跨媒體合作成立的“齊魯公益聯盟”發起的“敬禮,尋訪山東抗戰老兵”公益募捐活動今天進入第二日,不少熱心讀者紛紛慷慨解囊。令工作人員趕到欣慰的是,活動啟動以來,不斷有網友和讀者打來電話,提供記者未曾發現的老兵信息。
“愛軍”再為老兵捐款1萬元
活動首日,齊魯網、山東商報報道刊發后,“齊魯公益聯盟”“敬禮,尋訪山東抗戰老兵”賬號中即收到眾多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款項。
繼昨日為抗戰老兵捐款一萬元后,同一愛心人士今天下午再為老兵捐款一萬元整。
昨日的最大的一筆捐款來自一位名叫“愛軍”的熱心人士。在匯入省慈善總會的賬戶中,這名熱心人士沒有留下姓,只留下了一個“愛軍”的名字,記者昨日嘗試尋找“愛軍”未果。
今天下午,親歷臺兒莊戰役,九死一生的無棣老兵的報道刊發后,“愛軍”又向“齊魯公益聯盟”“敬禮,尋訪山東抗戰老兵”賬號捐款一萬元整。除留言“捐助老兵,由齊魯公益聯盟支配”外,“愛軍”沒留下其他任何信息。匯款明細顯示,款項來自北京,但至截稿,本報未能獲得關于“愛軍”的更多信息。
在此,齊魯網、山東商報、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作為“敬禮,老兵”的聯合發起單位,向以“愛軍”為代表的默默關注、熱心對困難抗戰老兵的眾多愛心人士表示感謝。
熱心網友提供兩個遠征軍老兵線索
自齊魯網“敬禮,尋訪山東抗戰老兵”熱線0531-81695000開通以來,全省各地讀者除了通過這部熱線電話表達對老兵的關愛和關心以外,還積極向記者提供健在老兵的線索。
今天下午,記者接到熱線信息,山東或再添兩名在世遠征軍老兵。網友周先生來電表示,其中一名老兵畢業于黃埔軍校炮兵科,這名老兵家住濟南,曾參加過入緬作戰,今年96歲。
另外一名老兵同樣來自濟南,馬姓。馬姓老兵的兒子稱,老人出生于1924年,在1943年到1944年間曾參加遠征軍。
對于這兩位健在遠征軍,齊魯網將聯合關愛老兵山東志愿者進行走訪、核實、確認工作。如果兩位老人確系中國遠征軍,我省健在中國遠征軍老兵將增至4人。
在這兩位老兵之前,記者與關愛抗戰老兵山東志愿者已確認青島、臨沂分別有一位曾參加過入印緬作戰的健在遠征軍老兵。1942年到1944年,為保衛中國唯一的對外聯系通道——滇緬公路,中國政府先后兩次派出近30萬部隊進入緬甸與日寇作戰。這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在付出了10余萬人傷亡的代價后,全殲緬甸日軍。此戰中,由美國裝備、訓練的中國遠征軍大放異彩,日寇望風披靡。
公益愛心活動仍將繼續
歡迎關心抗戰老兵晚年生活的社會公眾、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隨時伸出援手,聚沙成塔,聚愛為善,幫助這些曾用鮮血和生命捍衛過我們腳下土地的老兵度過晚年。
同時,歡迎全省讀者隨時與我們聯系,提供符合民政部相關文件精神的,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共產黨老兵和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原國民黨在世老兵的線索。
齊魯網熱線電話0531-81695000
您可以通過齊魯公益聯盟官方捐助賬號幫助風燭之年的抗戰老兵:
一、銀行匯款 戶名:山東省慈善總會開戶行:建設銀行濟南珍珠泉支行,賬號:3700 1616 8010 5014 8921 注明“毫光工程老兵愛心款”
二、郵局匯款 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81號山東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齊魯網齊魯公益聯盟(收)。
此外,您也可以根據齊魯網近期陸續推出的困難老兵報道進行指定捐助,我們將按照您的意愿,將您的善款送達您指定的老兵手中,感謝您對抗戰老兵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