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徐鵬
張楠 報道
晨報淄博7月8日訊每年六七月份是畢業季,對于離校的畢業生來說,賣掉被褥等生活用品最省事。然而,也有部分大學生表示擔憂:這些賣掉的被褥都流向哪里,會不會再流回校園?今天上午,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學生擔心:會不會不經處理就轉手
小張就讀于淄博一所高校,她告訴記者,每年到了畢業季,除了小部分家住得較近或者讀研的學生留下被褥外,大部分畢業生的被褥都以幾十元錢的價格賣掉了,“被褥帶回去實在太不方便,不過看到有車大批量地回收破舊被褥,又擔心它們的流向,如果收廢品的不經過處理轉手賣了,會不會影響他人健康?”
現場調查:部分被褥流向小旅館
今天上午,記者帶著疑問來到位于張店區張周路附近的一所高校。沒走幾步,就看到貼在宣傳欄上的收購廣告:最高價回收,被褥30元/套。
記者撥打了收購廣告留下的電話,在對方的指引下來到學校西區的一個廢品收購站。一進收購站,記者就看到成堆的被褥、床單,還有一些雜物堆積在一起。
廢品收購站老板告訴記者:“一套被褥15元,現在畢業生基本都離校了,是收購淡季,價格自然就便宜。上個月賣被褥的人才多呢,差點的能賣到20元/套,看上去新一點、干凈一點的能賣到30元/套!”
“你們收這些舊被褥有啥用?”記者問。
“外面專門有人來收,每次都是整車收!睆U品收購站老板表示,他們收回去會集中重新紡了,有的賣給一些小旅館,有的是種蔬菜的人買去蓋在大棚上,都是可以重新利用的。
隨后,記者又來到這所學校附近的一家廢品收購站,老板表示,他們目前收得少了,上個月畢業季最高峰,一個攤點一天能收購上百套被褥,現在收購價格也便宜了,一般這些被褥流向學校附近的小旅館。
國家規定:
不得加工成直接接觸皮膚物品
根據調查,記者對被褥的流向做了簡單梳理。一般來說,舊一點的被褥會賣給菜農,當成大棚保溫用品,稍微干凈一點的則經過清潔處理后賣給工廠工人或者小旅館繼續使用,價格也比市場上的新被褥便宜。還有部分被褥被運走重新加工,如將被子里面的棉花處理后紡成紗線,之后就可以用于制作衣物等。
那么,舊被褥回收以及加工再利用是否符合規定呢?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2007年國家修改并出臺的《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中已有明確規定,回收來的被褥不得加工成生活中與皮膚直接接觸的物品。而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高校畢業生的舊被褥被回收后被再次利用,至于“不得加工成生活中與皮膚直接接觸的物品”的要求,則被多數回收舊被褥的商家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