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日報7月29日訊 每當雨季來臨,白馬山南路片區的居民就會苦不堪言。作為緩解該片區內澇積水的一項重要工程,去年開工的前龍窩溝河道改造及截污工程卻因為種種原因卡了殼,施工工人的撤離讓居民心里又開始發涼,“這條排水溝到底啥時候才能修好呢?”
一下大雨白馬山片區就積水
29日上午,記者來到白馬山南路。“只要一下大雨,這路上的積水都能淹到膝蓋,公交車甚至都沒法通行。”在白馬山南路與后龍西路交叉口擺攤修鞋的宋師傅說。“你看看,現在就只有一個污水管道,還沒有完全疏通,一下大雨,雨水就順著后龍西路從南往北都倒灌在白馬山南路上了。”宋師傅指著后龍西路底下的龍窩溝說。
和宋師傅一樣對白馬山南路積水有著切身體會的還有王大媽,她在后龍西路市中區水泥制品廠宿舍門口的鐵皮屋里賣百貨,“雨水呼呼地涌來,都已經快漲到我的小屋里了。”王大媽指著小屋旁邊的一個污水井蓋說。
接通管線就差最后幾百米
在白馬山南路的道路南側有一圈圍擋,該片圍擋從白馬山南路最東側的排水溝一直延伸到后龍西路的交叉口。記者進入圍擋內看到工地上有一些水泥管道和鏟車,但是并沒有工人在施工。
“已經停工一個多月了。”宋師傅告訴記者,他以前聽工地工人們說,已經建好的管道是雨水管道,南部山區來的雨水將從二環南路沿著南北向的后龍西路,進入到白馬山南路修好的管道內,進入到東側的袁柳河排洪。
“我們這邊的地樁都打好了,但是遲遲沒有動工。”王大媽也很疑惑,希望有關部門能將工程趕緊完工,緩解一下附近的積水情況。
在后龍西路的中段,記者找到了一位該工程項目的相關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目前工程的南線已經都鋪設好了管道,白馬山南路附近的北線也已經鋪設完畢,就差中間的幾百米的路段,“附近的村民不讓在家附近挖管道。”該工作人員說。因為工程遲遲沒法進展,工人們都已經走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抽水泵之類的工具,“沒辦法,到了下大雨,這地方就大片積水,根本就沒法通行,我們就只能用這個來緩解一下。”該工作人員說。
部門說法:
何時能完工不太清楚
為何去年開工的項目現如今卻卡了殼?濟南市排水管理服務中心河道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白馬山片區的改造工程是前龍窩溝河道改造及截污工程,工程的建設方是市中區建委,濟南市排水管理服務中心僅代表市政府進行項目的出資。
對于目前工程停滯的原因,該負責人解釋說,“市中區大的開發項目與該工程河道經過的地方有點沖突,正在協調。”記者問,由哪個部門進行協調,何時能恢復開工連通管線?該負責人說,具體情況得咨詢市中區建委。
記者隨后撥打市中區建委防汛科的電話,相關工作人員說,“白馬山南路東西向的改造工程已經完工,南北向的排水改造工程具體得咨詢項目工地的負責人王經理。”但是,王經理卻告訴記者,“我們早就已經不干了,有問題得咨詢市中區市政局。”
市中區市政工程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工程從去年開工建設,由市中區建委負責,具體情況還得咨詢市中區建委。
相關新聞 白馬山片區進行多次積水改造
據記者了解,白馬山南路低洼片區是省城三大低洼片區之一。2009年和2010年,濟南市有關部門先后對白馬山南路片區進行了一期道路積水改造和二期工程龍窩溝、袁柳河河道整治,增強了白馬山南路道路排水能力,使得雨水可以通過龍窩溝、袁柳河排入興濟河。這兩項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緩解了白馬山南路雨季道路積水的問題。2011年,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對市區內15處積水點進行改造,其中包括白馬山片區等多個最易積水地區。
為更好地解決白馬山南路附近的積水問題,2012年,濟南市組織進行前龍窩溝河道改造及截污工程。據介紹,該工程將通過對前龍窩溝現狀河道的整治,增強其排水泄洪能力,并通過暗渠的形式將南部來的一部分雨水,匯入龍窩溝、袁柳河,從而減少白馬山南路的來水量。該項工程大體包括3方面:一是將前龍窩溝進行拓寬,增強排水泄洪能力;二是打通前龍窩溝和龍窩溝,減輕白馬山南路上的積水壓力;三是拆除在前龍窩溝上違規建設的多處棚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