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寧7月31日訊(記者 姬生輝 通訊員 查錚) 劃定攤位、指定營業時間,攤販在城管部門登記后便可擺攤上路。自去年以來,兗州城管規范馬路擺攤,改變了以往城管追著攤販跑、攤販對城管敵視的局面。
7月30日晚上7點,兗州城區九州東路南側的人行道上,布滿了一個個攤點,有500多米長。市民悠閑地選購商品,攤販熱火朝天地推銷自己的物品。其間,不斷有身穿制服的城管隊員在夜市上執勤巡邏。每一位攤販胸前都懸掛著一個寫有姓名、攤位號碼等信息的經營證,攤位號碼與標注在地上的號碼一致。“在這里經營心里踏實,不用再和城管‘打游擊’,更不會被追著滿街跑了。”銷售服裝的攤販李楠說。
去年5月1日,包括李楠在內的266名攤販通過抽簽抽出了自己的攤位號。隨后,大家和城管局簽訂協議,其中包括營業時間、經營位置、遵守條款等近10條內容。
第二天,266名攤販集中搬到兗州城區的九州東路的指定區域經營。“在指定的區域內,攤販可持證免費經營,城管部門對他們的經營行為進行指導和規范。”兗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容管理二中隊中隊長孟憲國說,原本兗州城區內的小攤販經營地點非常零散,占道違規經營的行為較為普遍,執法人員不僅管理壓力大,治理效果也非常一般。
原來兗州城管和攤販之間的小摩擦每月能有六七起,但從去年5月1日嘗試設定區域、指定時間為攤販提供經營場所之后,每月的問題反饋只有一兩起。
兗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邱凱敏說,小攤販多是下崗職工、無業人員、未就業大學生等低收入群體,一味打壓,不僅成效不大,還會激化矛盾。“由堵變疏,由嚴厲打擊向規范服務轉變,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邱凱敏告訴記者,今年5月,又新增了400個攤位,下一步他們將通過征求市民意見,在城區其他路段設定新的夜市地點。
各方反應
攤販>> 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歸屬感
“以前我在馬路邊擺攤,賣著東西還得留意是否有城管,生意也沒有保障。”44歲的下崗工人劉衛國擺攤銷售小飾品已有六年時間,回憶起以前和城管“打游擊”的經歷,他笑著說,大家都練就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
去年5月1日,劉衛國抽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攤位號。第二天晚上,他來到位于九州東路自己的攤位時,心中突然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歸屬感。“九州東路有600多個攤販,已經成為兗州小有名氣的小商品一條街,不僅聚集了人氣,也給我們帶來了財氣。”擺攤的張艷梅說。
城管>> 變管理為服務,見面有了笑臉
兗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容二中隊中隊長孟憲國負責的轄區位于兗州老城區,老舊小區多,人口集中,每到晚上,馬路兩側、小區門口便有很多小攤販。“苦口婆心地說服教育幾乎沒有作用,無奈之下執法隊員只能暫扣攤販的經營物品。”孟憲國說,這樣往往會引來攤販對城管部門的反感甚至敵視,也造成城管工作阻力越來越大。
自從新規劃小攤販經營以來,孟憲國感覺工作輕松了許多,“以前必須板著臉管理才有成效,現在微笑著服務,城管隊員和小攤販都舒心了,雙方的關系更加和諧。”
市民>> 城市整潔了,生活也方便了
7月30日晚上7點30分,兗州市民王平從家中散步來到九州東路的小商品一條街,買了一件短袖T恤。王平說,在夜市上大家不僅可以買到便宜實惠的小商品,也為生活增加了一分情趣。“小攤販分布在城區內,不僅嚴重影響市容市貌,也影響城市交通。”對兗州市城管部門對小攤販劃行入市、有序經營的管理方式,她非常贊同。
“原來路上亂擺攤,影響了交通和環境,規范小攤販經營后,城市整潔漂亮了,也讓市民生活、購物更加便利,真可謂一舉多得。”市民劉杰希望,下一步城管部門能夠根據小攤販行業的不同,靈活劃定更多的擺攤區域。
本報記者 姬生輝
互動
城市攤販管理 請你也來說說
近日,各地頻頻爆出的城管和攤販之爭,又把城管工作推向了風口浪尖。馬路攤販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是嚴厲打擊還是規范引導更體現了管理者的水平。
您所在城市的城管和攤販關系怎么樣,有什么好的管理經驗,您可以撥打本報熱線96706,也可以通過齊魯晚報官方微信或新浪、騰訊官方微博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