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8月4日訊 (山東臺 高昌潔 高杰 攝像 陳琳 濟南臺 濰坊臺) 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道,現代化經濟發展,離不開現代職業教育的支撐,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山東推動建立職業教育新體系,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促進人才隊伍結構轉型、提高質量。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畢業生孫曉春,畢業不到兩年,已經成為濰坊魏氏照明公司的技術部門負責人,月工資4000多元,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得益于學校推行的"絕活"教育。
"一生一專長,使他們在就業中有更強的競爭力,作為職業院校,我們把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作為我們的重點,作為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濰坊工程職業學院院長肖明勝這樣說。
這幾年,山東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職校生"能夠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餑餑,動手能力強是主要原因。這是濟南職業學院正在進行的一個"中德"訂單班的期中考試,其中理論考試一小時,技能考試6個半小時,要求考生按照圖紙制作一套完整的設備。
濟南費斯托氣動有限公司的史蒂芬·曼寧告訴記者,"這個考試和德國的企業差不多一起進行,題目也是一樣的,考試合格,這些學生將有機會到在我們設在濟南的德資企業工作。"
一元連著學校、一元連著企業,為提升職業教育水平,省教育廳力推這樣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并改革考試招生指揮棒,打通職校學生升學深造的途徑。以制度突破,構建起上下貫通、左右融通的職業教育新體系,將中職、高職高專、應用本科直至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上下貫通,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實現溝通與銜接。
"如果我們按三百六十行來算的話,那有三百六十個狀元在等著我們,虛位以待,所以我們學什么應該是自己的選擇,學什么都能學出來,都能學好,甚至走出自己的路子,而不要像過去一樣,一味地光走(高考)一個獨木橋。"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徐曙光這樣說。
目前,山東有中職學校560所,高職高專75所,年培養技能人才近80萬人,今年起,將逐步實行中職免費教育,推動每個縣至少建成一所規范化中職學校,在全省建設100個實訓基地,逐步提高高職學校生均經費撥款,縮小與普通本科院校差距,擴大種植、機電、建筑、護理等專業規模,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