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開館
中新網濟南9月10日電 (張偉 袁致甲 厲曉偉) 山東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龍山文化博物館10日試開館運行,記者從章丘市獲悉,該館在全國首次采用了玻璃通天柜的方式陳列陶器,以實物形式展示龍山文化生產和生活景象。
章丘市10日對外宣布,龍山文化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已全面完成,試開館運行,對市民免費開放,預計10月份正式運營。
記者跟隨工作人員從博物館正門進入,依次看到龍山破曉——西河、小荊山遺址、文明之星——城子崖遺址與龍山文化、考古圣地——城子崖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濟南尋根——東平陵城及結束語展廳等6個部分,內部展陳時間跨度約6000余年,龍山文化按時間順序一覽無余。
博物館館長田繼寶介紹,龍山文化博物館是全省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改造后的展陳面積由原來的1000平方米擴大到3000平方米,展品也以實物展示為主增加到八處微縮景觀復原,參觀者能更加直觀的了解龍山文化生產和生活景象。館內共有展品300余件,其中80%為陶器。
田繼寶表示,鑒于陶器造型比較特殊,博物館采用了玻璃通天柜的方式陳列陶器,這在全國還是首次。記者在現場看到,博物館玻璃展柜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陶器,游覽者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器型以鬹和鬼臉式腿的鼎最為常見,高圈足鏤孔豆以及杯、盤等也很多。當然最突出的是黑色、薄而光亮的蛋殼陶,胎薄僅0.1厘米—0.2厘米,有“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美譽。
據了解,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并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距今約4600-4000年。蛋殼黑陶是龍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