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疾病打急救電話卻描述不清病情怎么辦?別急,信息庫能自動顯示打電話人的詳細信息。9月13日,記者跟隨市衛生局走訪開發區多個衛生機構時獲悉 ,開發區衛生局建立了120急救綠色通道,還為全區近4萬60歲以上常住人口建立緊急呼救電話基本信息庫,可避免因老人描述不清而延誤出車搶救等問題。當天,開發區投入400萬元配備的全地形越野救護車也掛牌上崗。
4萬人納入急救信息庫
據了解,開發區衛生局建立了120急救綠色通道,為全區近4萬60歲以上常住人口建立緊急呼救電話基本信息庫。可避免因老人描述不清而延誤出車搶救等一系列問題。老人撥打緊急求救電話時,120調度指揮中心自動顯示其姓名、性別、血型、過敏史、既往病史、家庭詳細地址、固定聯系電話及其親屬聯系電話等詳細信息。
“這個信息庫主要是針對那些自理能力弱的老年人,比如他們打了電話但是說不清楚家里的地址,言語表達有障礙,這種情況我們接到電話都會顯示他的詳細信息,包括住址和既往病史,只需要問一句‘你在家嗎?’得到確認之后就趕緊派車過去即可。”開發區衛生局衛生處劉處長說,一旦遇到老年人病情嚴重等緊急狀況,指揮中心還可以通過信息庫內登記的親屬聯系電話等信息,及時聯系到老人的家屬。這一信息庫也并不是單單針對老年人,“其他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居民也可自愿攜帶本人有效證件到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登記信息,并簽字確認,成為信息庫中的一員,比如那些年輕但是有疾病的臥床人員也可以錄入信息庫。”
該信息庫試運行以來,已有23人受益。“這些患者都是在之前錄入信息庫后,比如突發心臟病,撥打電話又說不出話來,我們工作人員馬上根據這些數據庫顯示信息找到病人,才沒有耽誤搶救。”開發區急救中心工作人員說。
投400萬配越野救護車
13日,記者來到開發區急救中心調度室,據了解,開發區目前有12輛急救車,每一輛車上都配備了前后攝像頭,有了視頻傳輸系統,救護車都可以聯網,信息即時反應到調度中心,就算是患者在救護車里,醫生也能通過視頻觀察到患者病情。
“我們還配備了一臺全地形越野救護車,裸車就360萬元,加上必需設備等一共大約400萬元。”劉處長說,這臺救護車可以同時承載3個急重癥病號,還有無線對講、麻醉設施等,甚至可以在車上做手術。”這么牛的車目前全國僅有北京、上海有,青島是第三個擁有該救護車的城市。據介紹,該車從德國進口,今年6月份運抵開發區。從 6月至現在,一直在辦理各種手續。9月13日,該車成功掛牌。這意味著該車在開發區正式“服役”。“與其他急救車不同的是,該車只有在重大災害或突發事件時才使用。”相關負責人表示。
多方聯手建立體綠色通道
記者了解到,為了進一步完善綠色急救通道,開發區成立了海、陸、空立體化呼應的急救綠色通道。劉處長說,如果一旦發生重大、突發事件,他們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聯動到急救船,然后根據定位系統找到最靠近事發地點的急救車,最大限度縮短病人等待時間,為病人贏得生命機會。他透露,下一步將進行海陸空急救演練,模擬突發事件后對病人的急救。
■鏈接
全市首家公立早教機構建成
開發區婦幼保健所主治醫生柳春華介紹,他們在9月11日建成了一個全市首家公立“早教機構”——新型兒童健康指導基地,為區內家長和孩童提供幫助。
據介紹,該基地使用面積600平方米,由政府出資 141萬元裝修改建而成。一進基地就是一個多功能大廳,包括宣傳區等候區、親子活動區、媽咪廚房區等服務區域。
柳春華說,該基地主要針對兒童進行營養指導、心理行為矯正和智力開發、健康教育等服務。“現在是免費的,還處于試運行狀態,之后或許會收取一定的費用 ,但是和私人的早教機構相比,肯定費用要少很多。
薛家島“嘗鮮”醫生入戶問診
居民足不出戶就享受自己的家庭醫生入戶就診的好事,這一“洋氣”的做法并非傳說,開發區薛家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這一方面走到了島城前列。據了解,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為組長、以全科醫生、社區護士、鄉村醫生及其他人員,即3+X模式的11支家庭醫生團體,目前團隊共36人。
目前家庭醫生簽約制度已經在薛家島街道30多個社區內全面展開。他們主要針對空巢老人、癱瘓在床的社區居民進行簽約,發放家庭醫生聯系卡,方便重點人群咨詢、聯系家庭醫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將作為簽約家庭醫生服務重點人群。同時,中心的考核制度也是以居民滿意率等情況為基礎。
記者 郭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