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鳥全村人都沒有幾個認識的,在網上查了才知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日,家住萊西院上鎮的周軍吉的母親在河邊撿回一只“怪鳥”,這只鳥的左腳受傷,行動不便,而且只是晚上吃食,這讓他們全家人都很關注。對此,萊西市林業局的專家經過現場辨認,這只鳥名叫夜鷺,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河邊撿來受傷的怪鳥
家住萊西市院上鎮的周軍吉告訴記者,9月16日上午,他母親像往常一樣到家附近的河邊溜達,此時河邊附近的一只鳥引起了她的注意。“母親走近這只鳥,任憑怎么趕,這只鳥都不動。”周軍吉說道,這只鳥從外形上看,有著長長的尖嘴,還是第一次見到,就小心翼翼抱回了家。回家經過檢查發現,這只鳥的左腳掌受了傷,這才動彈不得。
周軍吉說道,母親把鳥抱回家后,全村人都來看,但是大家都不能辨認出這只鳥具體叫什么,就連一些常年抓鳥的村民,也無法辨認這只鳥叫什么,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到,感覺很稀罕。“擔心這只鳥再受傷,就找了個鐵籠子先放了進去。”周軍吉告訴記者,剛抓到它時,這只鳥有些病怏怏的,喂什么它都不吃。
白天不吃不喝 ,晚上進食
9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院上鎮的周軍吉家中,看到這只鳥因為腳部受傷,羽翼收緊,不停地觀望四周,仿佛對于四周的人和事物有警戒心里。在籠子里,記者注意到,有個鐵盆里面放著幾條魚。“因為喂養什么它都不吃,感覺它應該吃魚,就從河里抓了幾條。”周軍吉告訴記者,后來他發現,這只鳥白天是不吃食的,直到有天早上起來后發現,盆里的魚都沒了,這才知道這只鳥是晚上進食。
傷病恢復后,將其放飛
隨后,趕到現場的萊西林業局的專家,經過現場辨認,確定周軍吉撿到的是一只夜鷺,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專家表示,夜鷺在本地并不常見,以昆蟲、魚蝦等為食,通常白天隱蔽在沼澤、灌叢或者林間,到了夜間出來活動捕食。
“這只夜鷺現在受傷,需要及時接受救治。”專家表示,他們會將這只夜鷺送到專業地方進行救治,之后在傷情愈合后會將其放飛大自然。文/圖
■相關鏈接
夜鷺,又名水洼子、灰洼子、星鴉、灰洼子等。棲息于平原、丘陵地帶的農田、沼澤、池塘附近的大樹、竹林,白天常隱蔽在沼澤、灌叢或林間,晨昏和夜間活動。常與白鷺、牛背鷺、池鷺等混群。一般縮頸長期站立一處不動,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間走動,有時亦單腿站立,身體呈駝背狀。如無干擾或未受到威脅,一般不離開隱居地。常常待人走至跟前時才突然從樹葉叢中沖出,邊飛邊鳴,鳴聲單調而粗獷。主要以小魚、蛙及水生昆蟲為食。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記者 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