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遠飛 報道 9月25日,濟南市上空出現了藍天白云,近期濟南市出臺多項措施,讓空氣更清新。
◆核心提示
“預計9月20日濟南市環境空氣中首要污染物:PM10;空氣質量指數級別:Ⅱ級,空氣質量指數類別:良。對健康影響情況: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從9月19日開始,濟南市民在關注濟南天氣情況時會發現,次日的空氣質量如何也可提前知道了。這份空氣質量是如何出爐的?
□ 本報記者 牛遠飛
主要預報7項污染指標
9月17日,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發布了2013年8月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濟南空氣狀況不容樂觀。
按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8月份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個城市分別是邢臺、唐山、石家莊、濟南、邯鄲、天津、衡水、西安、保定和廊坊,濟南名列“黑名單”第四位。山東省環保廳監控數據顯示,8月份濟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同比都有所增加,“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在17個市中排名第12位。
濟南市在城市“氣質”排名靠后,空氣質量的改善任務較重。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氣象、環保部門將聯合行動,合作開展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城市空氣質量預報。氣象、環保部門“聯姻”,讓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有了可能。9月19日下午4點,濟南正式對外發布空氣質量預報。
據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監測中心參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要求,對未來24小時濟南市6項污染物的7項污染指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一小時、臭氧八小時、PM10、PM2.5)的濃度進行預測,并發布次日濟南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內容包括首要污染物類別、空氣質量指數級別、空氣質量指數類別、對健康影響情況及建議采取的措施。
據了解,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與濟南市氣象臺將在每日工作中各設置正、副預報員兩名,建立聯合值班會商制度。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責提供未來24小時環境空氣污染項目的初步結果,濟南市氣象臺負責提供未來氣象預報的結果。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發布信息需要由雙方預報員確認后,聯合發布。
多次會商確保預報準確
9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探訪空氣質量預報發布平臺建設。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個長近2米、高1米多的液晶屏,這是“大氣顆粒物監控預警綜合管理平臺”的顯示器。在這個大屏幕上,有紅、黃、綠、藍標注的區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藍色、綠色區域代表空氣質量優良,黃色稍差,紅色區域顯示有污染。
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程師孫鳳娟介紹說,空氣質量預報主要是依靠這個平臺進行計算,每天0點開始自動從國外的專業氣象網站上下載全球氣象預測數據,從中篩選出有關濟南的氣象數據。通過軟件模擬污染物的大氣物理過程和化學反應,對各種污染物濃度進行預測。每天上午,環境監測中心站與濟南市氣象臺進行視頻會商,確定濟南市未來幾天的氣象情況,重點會商是否有特殊天氣情況。下午兩點,環境監測中心站通過電話與濟南市氣象臺會商濟南市次日的天氣狀況。會商重點主要集中在風速、風向、溫度、天空、逆溫等狀況,如果有特殊天氣的話,將會加密會商頻率。“如果遇上風沙、霧霾等特殊天氣狀況將加密至1小時一次,會商的頻率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孫鳳娟說。
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監測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今年5月份開始,市環保部門就已經開始進行環境空氣質量的試預報,經過4個月的時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由于空氣質量預報數據是在氣象數據基礎上進一步測算得出的,其數據的準確度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氣象數據的準確性,“從準確度上說,比氣象數據更加難預測。”該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市環保部門將通過進一步精細化污染源排放清單,同時,通過積累更多的PM2.5和臭氧自動監測數據來進一步提高濟南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結果的準確性。
將逐步增加預報頻次
與幾年前發布的空氣質量預報不一樣的是,新標準下發布的空氣質量預報是以空氣質量指數(AQI)取代原有的空氣污染指數(API)。AQI指數以數字的形式描繪空氣質量狀況,使公眾能簡明、清楚地了解空氣質量的優劣。AQI指數共分6個級別,分別代表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嚴重污染6種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以綠色、黃色、橙色、紅色、紫色、褐紅色6種顏色表示。
北京、上海等城市目前已經推出空氣質量預報。上海空氣質量預報分為3個時段,分別是當日夜間、明日上午、明日下午。這樣是為了適應大部分市民的生活作息習慣,讓空氣質量預報更有參考價值。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表示,濟南市的空氣質量預報沒有區分時段,主要是考慮到目前的季節污染物相對較為單一,分時段預報會出現重復,今后將考慮增加預報的頻次。
“進入采暖季后,濟南空氣中的污染物變化將會相對頻繁,我們到時候會考慮進行分時段預測,并可能增加48小時,甚至是72小時的預測。這些預報會根據實際的情況適時推出,讓空氣質量預報更貼近公眾的感受。”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監測科的這位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