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八月大男娃輸液時突然身亡
鄆城八個月大的男孩波波,因拉肚子在該縣中醫院急診科輸液治療。經過兩天的治療,病情大有好轉。然而在16日上午輸液時,孩子突然死亡。孩子為何突然死亡,是陷入悲痛的小波波家人心頭最大的疑惑。目前,雙方初步同意調解,如調解不成只能走醫療鑒定程序。
文/片 本報記者 崔如坤
男娃輸液時突然死亡
“15日晚上還逗孩子玩,孩子活蹦亂跳的精神很好。”17日上午10點,波波的父親吳先生正在鄆城縣中醫院等待院方的說法,他見到記者時臉色沉痛地說。
吳先生說,孩子是因為拉肚子,14日到中醫院輸液治療的,醫生診斷后告訴他們是病毒性痢疾,治療了兩天孩子基本不拉肚子了。“想著16日到醫院檢查下,拿點藥給孩子吃就行,醫生建議再鞏固治療一天,于是聽醫囑接著給孩子輸液治療。”
小波波的奶奶張女士一直陪著孫子看病,據她介紹,16日上午9點左右,開始輸第一瓶藥,時間一分分過去,小波波沒表現出啥異樣。然而,到了10點多鐘,第三瓶藥輸了大概一半時,小波波突然哭鬧起來,又拉起肚子,還掙脫了針頭。小波波的媽媽只好喂奶哄孩子,待孩子安靜后,護士重新給孩子扎上針。之后,護士還給換了一次藥。第四瓶藥還沒有輸完,小波波的媽媽摸著孩子的手發涼,看到孩子的嘴唇發紫,趕緊叫來醫生診治,當時是中午12點多。小波波的父親吳先生介紹說,孩子開始鬧時家人忙著照顧孩子,沒有叫護士,護士也沒有主動過來,過了幾分鐘家人才喊護士重新扎針,護士扎好針就離開了。
醫護人員趕到后,診治發現小波波心跳呼吸停止,頸動脈無搏動,立即給予心肺復蘇等搶救,最終,還是未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家人懷疑醫院用錯藥
可愛的小波波突然死亡,讓一家人陷入悲痛,他們想不出為啥一直健康的孩子,會因拉肚子的小毛病,在輸液治療時突然離去?
吳先生還告訴記者,小波波的拉肚子毛病,在社區診所就能治療,但家人心疼孩子,想給孩子最好的醫療,來到鄆城中醫院,可沒想到孩子卻在治療期間“沒了”。
“孩子正是學說話、學走路的時候,別提多招人喜歡了。”吳先生說,經受不住兒子離世的打擊,他的妻子和患有心臟病的父親都病倒了,“孩子的爺爺當時就昏了過去,孩子他媽抱著孩子好幾小時不舍得撒手……”
除了悲痛,小波波的死因一直是他家人心頭的疑惑,他們懷疑可能醫院給孩子用錯了藥。
“15日治療時,護士換藥時就差點把別人的藥給孩子輸上。”孩子的奶奶張女士說,當時她大聲叫護士,“換錯藥了,換錯藥了,俺的是小瓶的”,她喊了兩聲后,護士才聽見后才更換了藥。
“輸液瓶上沒有患者孩子姓名、年齡、床號,也沒有配藥護士的名字。”吳先生說,醫院輸液操作如此不規范,讓他們懷疑醫院是否給孩子用錯了藥,而且他們也對護士只給換藥而不巡視觀察病人,以及孩子出事后醫院搶救措施是否得當有疑問。
調解不成將 走醫療鑒定道路
小波波家人拿出幾個藥瓶,稱這是16日孩子的輸液藥瓶。瓶體上未有小波波的姓名、年齡等信息,只有一個瓶體上寫有陳姓配藥護士的名字。記者隨后采訪多家醫院了解到,在對患者進行輸液治療時,一般會在藥瓶上寫上患者姓名和床號,目的就是為了防治出現輸錯液體的情況。
17日上午,在鄆城中醫院門診樓一樓急診科治療室內,記者恰巧碰到為小波波輸液的陳護士。當記者詢問輸液瓶是否填寫患者姓名等信息時,她說基本會填寫上相關信息。但這位護士也說,特別忙的情況下,有時輸液瓶上就不填寫相關信息了。
“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忙中出錯,出現用錯藥的情況?”針對記者的提問,該護士解釋配好藥后都會拿到患者處,一般不會出錯。
鄆城中醫院醫患關系辦公室主任張福建解釋,對于輸液規范,醫院有規定輸液瓶上需標注患者姓名、年齡、床號以及配藥人的姓名。不過,他稱這并不是硬性規定,護士不按規定操作,醫院也缺少相應懲罰。
張福建告訴記者,小波波病危時,醫護人員采取了適當的搶救措施。至于小波波家人懷疑與用錯藥有關,他解釋是否用錯藥可以進行化驗。“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說,孩子死亡的初步原因為喂奶姿勢不正確嗆死的。”張福建介紹說,小波波可能是喂奶嗆死的,但具體死因要尸檢。
對于院方解釋,孩子有可能是喂奶姿勢不正確嗆死的說法,死者家屬完全不能接受,因為小波波不是吳先生夫婦生養的第一個孩子,而且喂奶后孩子很安靜,沒有嗆著的表現。
張福建說,目前,鄆城中醫院已將情況匯報給該縣衛生局,小波波家屬有調解意向,雙方在正式調解時,衛生主管部門或司法部門將參與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只能走醫療鑒定程序,醫院將根據鑒定結果承擔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