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費漲兩成 29代表僅1人反對
本報濟南10月25日訊(記者 孟敏 楊凡) 25日,在我省普通高等學校學費標準結構調整聽證會上,公開了對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五所高校定價成本的監審結果,現場“漲”聲一片,29位聽證代表中有28位代表表示支持漲價。
在山東教育大廈,山東省物價局現場公布了29位聽證代表名單,其中包括消費者參加人14名、經營者參加人4名、利益相關方參加人2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人2名及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參加人7名。
這次高校學費標準調整后,按2013年招生情況匡算,學費平均調整幅度為上浮20.96%。結構調整方案主要影響2014年及以后入學的學生,2014年入學新生中約有45%的學生受到價格調整影響。對此次調價行為,28位聽證代表表示支持漲價,僅有1位代表提出異議,認為教育關乎民生,應謹慎提高學費。
山東省物價局成本調查監審處副處長徐寶蓮公開了對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五所高校的監審結果。其中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為省屬高校。截至2012年末,五所大學教職工總數27198人,各類在校學生共計267033人。2012年五所高校收入總額91.45億元,支出總額91.45億元,其中事業性支出44.89億元。
本次成本監審的內容是根據各高校近三年年度部門預算批復、決算報告、財務會計報表、賬簿和憑證、學校貸款合同、在校生情況統計表、事業單位人員及工資報表等,對其在校生情況、人員費用、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公用支出、固定資產折舊、支付的貸款利息等數據進行逐一審核,對各項成本數據進行審核、歸集、核算,并運用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標準生定價成本。
經審核,2010年—2012年五所高校標準生完全培養成本分別為1.63萬元、1.76萬元、1.76萬元,三年平均1.72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承擔的成本為1.17萬元,學費及學校其他收入承擔的成本為0.55萬元。
唯一反對代表:漲學費不合規定
29位聽證代表中,僅有省消費者協會公職律師唐雪宇反對漲價。她認為,高校學費標準調整應當側重于結構調整,總體標準最好不要上調。新的高校學費標準對低收入家庭影響會非常大,學費上漲可能會讓部分學生上不起大學,或上不起好大學、好專業。
讀醫學本科要多花7000元
25日,高校學費調整聽證會上,聽證代表唐雪宇的發言吸引了全場的目光。“高校學費標準調整應當側重于結構調整,總體標準最好不要上調。”她說,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消費,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和服務,不適用等價交換原則,而應更多地體現公益性。
唐雪宇認為,高校學費調整不能完全按市場規律,應當更多考慮學生家庭的承受能力,尤其要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受教育權利。依靠提高學費來解決問題,不是最好的辦法。
從聽證方案來看,平均上調幅度達到了20.96%,個別專業如醫學專業和藝術專業的漲幅甚至超過了30%,“這一上調幅度偏高。”
“學費標準調整應充分考慮學生家庭的承受能力。”唐雪宇分析說,根據聽證方案,醫學專業和藝術專業分別上調了1400元和2000元。按照本科醫學專業5年、藝術專業4年來算,學生家庭分別要多支出7000元和8000元。如果再加上高校在標準基礎上上浮的部分,增加的支出會更多。
“這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不是個小數字,有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專業選擇。”
學費調整突破了政策“紅線”
“除了考慮學生家庭的承受能力,還要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唐雪宇表示,1996年出臺的《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第五條規定:高等學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必須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承受能力分步調整到位。這就是說,25%是學費占年生均培養成本的上限,也是高校收費政策的“紅線”。
她認為,雖然該辦法已“暫行”十多年,但它目前仍然有效。根據成本監審結論,2010年—2012年我省高校的年生均培養成本為1.72萬元,按照學生最多分擔25%計算,大學學費平均值應當不超過4300元。
根據聽證方案,調整后學費標準僅文理科就平均達到了4350元。學費很可能超越了國家規定比例,突破了政策“紅線”。
增加省級獎學金受助生數量
“新的高校學費標準對低收入家庭影響非常大,學費上漲可能會讓部分學生上不起大學,或上不起好大學、好專業。”唐雪宇更關心如何加大對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
唐雪宇認為,聽證方案中列舉了一系列獎學助學措施,特別是增設了省政府勵志獎學金,但是僅有這些還不夠。因為獎學金、助學金的額度并沒有提高,學費卻上漲了。新增設的省政府勵志獎學金也只能資助10000人,覆蓋面有限。應出臺更多政策保障貧困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比如,增加省一級獎學金的受助學生數量,擴大覆蓋面;提高助學金、助學貸款額度,學費較高專業的獎學金還要提高;對未獲得獎學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學費減免等等。
另外,“高校每年從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5%,專項用于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政策,如何制定更加具體的實施和監督辦法,以確保足額發放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學費調價聽證代表無一在校生
據了解,此次高校學費調價聽證會的29名聽證代表中,公職人員占了15名,超過半數。但無一在校生。
其中,消費者代表共有14人,包括6名職工。消費者代表全部贊成學費上調,只有兩個年輕人對個別學科的學費過高提出質疑。2006年畢業的王磊認為,相比其它省份,我省文史類專業學費的調整幅度有點高,可以采取小步慢跑、逐年提高的方式。“經濟類不應一個收費標準,市場營銷等是否可以繼續執行文科類的收費標準?”剛畢業的宋陽提議。
經營者代表則訴說了高校的財政困難。這組成員共4名,分別是山東師范大學財務處副處長韓英、青島農業大學財務處處長李萍、山東大學財務處處長劉洪渭、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財務處處長朱麗敏。
利益相關方參加人有2名,都是來自民辦高校的代表,分別是山東英才學院副院長梁慶文、山東協和學院院長盛振文。兩位院長對民辦學校的舉步維艱頗多感慨,目光聚焦農村孩子求學難。
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參加人7名,分別是省法制辦法制一處副處長崔艷、省政協常委鄧相超、省財政廳綜合處副處長侯乃弘、省發展改革委社會處主任科員羅藝堯、省教育廳財務處副處長孫樂為、省人大預算工委調研處副處長索峰、省消費者協會公職律師唐雪宇。
此次29名聽證代表中,15名代表是公職人員,他們或來自依法履行公共職務的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中國共產黨和各個民主黨派的黨務機關、各人民團體、事業單位,或為履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工作、管理和使用公有財產的國有(集體)企業工作人員,或單位是公有性質、本人為在編人員、依法履行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