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事實上,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已經有了一些探索和發展,有的村子甚至把全村的土地都流轉給一戶耕種,其他農民則從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解放出來,或外出打工,或從事其他工作,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據統計,目前在聊城,全市土地流轉面積已達到82.95萬畝,已經占到了農戶承包土地總面積的11.35%,這其中土地絕大多數流轉到了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手里,有力推動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土地全租出去,農民搬進樓房
近日,高唐縣琉璃寺鎮馮莊村的64戶村民正忙著準備搬家,11月25日,他們將集體搬進該鎮營坊千戶社區的樓房內。在此前的10月7日,他們全部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將自己家數量不等的“責任田”租賃給了村民郭吉運,而自己徹底從種植業生產中轉移出來。
根據雙方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每畝土地一年的租金是820斤小麥,每年分別在麥收后和秋種前分兩次給付。之所以用小麥做租金,郭吉運說,對于農民尤其是年齡稍長的農民來說,他們覺得“失去”了土地就好像失去了保障一樣,而村里土地的主要產出就是小麥,這樣一來,村民們到了季節既能收獲到小麥,小麥的價格還能隨行就市,讓村民們感覺到了保障。
將村里的537畝土地全部租賃來之后,郭吉運打算發展規;N植,主要用來種植當地發展得較好的桑樹、土豆等經濟作物。他介紹,這些土地成方連片,可用來發展現代化農業,采用大型農機具實施耕種、管理、收割等作業。
對于村里的其他村民來說,將土地流轉出去以后,今后不用再從事農業生產,不僅可以安心搬進樓房居住,享受跟城里人一樣的生活,還可以在旱澇保收的情況下或外出打工、或就近從事其他工作。如果愿意,有的還可以到郭吉運的“大農場”工作,農忙時一天可以掙到80元到100元錢,農閑時一天可以掙到60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