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規模經營,每畝地多賺200元
這只是高唐縣琉璃寺鎮土地流轉的一種形式,附近不遠的許樓村則是將土地流轉到一家名叫“超越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合作社。為了推廣農業機械化操作,這家合作社從2012年開始,陸續租賃了村子里一些村民的上千畝土地,集中交由10多名社員采取機械化耕種,每畝土地每年的租賃費是800元錢,同樣也是每年分兩次付清。
據高唐縣農業局經管站站長董和江介紹,目前在農村常見的土地流轉方式主要是土地轉包及租賃等,還有一種土地入股的形式,目前尚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但無論采用什么形式,主要目的還是使土地逐步向種田能手、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經濟實體集中,實行機械化經營,以實現規模效益。
董和江還算了這樣一筆賬,實行機械化后,每畝地的種子消耗可減少3斤左右,節約費用15元左右;降低化肥損耗,節約費用30元;減少用工量,節約用工投入100元;僅這幾項節支,就可以增收140元左右。
與此同時,實現規模銷售后,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價格大幅上升,平均每畝增收50元左右。綜合這些數據,土地流轉后,開展適度規模經營,每畝可直接節支增收200元左右。
土地確權登記后,可入市交易
采訪過程中,聊城市農業委員會經管處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轉面積已達到82.95萬畝,占農戶承包土地總面積的11.35%。其中高唐家庭承包土地流轉面積13.14萬畝,已經占到全縣總耕地面積的17.22%。
數據的背后,是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正在探索中逐漸形成。據聊城市農業委員會經管處主任張愛英介紹,到2015年,將全面完成以縣級為中心的縣、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設,為土地流轉搭建便捷的溝通和交易平臺。
為進一步完善土地承包關系,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聊城市上半年在所轄8個縣(市區)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時開展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每個縣(市區)確定2個試點鄉鎮,每個試點鄉鎮選擇一個村先行開展試點。
目前,擴大試點工作已全面展開,大部分縣(市、區)已完成調查摸底工作。“土地確權頒證完成之后,農民在土地流轉時將更為便捷,可以直接到市場進行交易。”